明宪宗是明朝第八位皇帝。他有一个万贵妃,这是最受欢迎的。明宪宗甚至想把万贵妃封为皇后,但母亲周太后强烈反对,未能如愿。周太后反对宪宗建立万氏后有两个原因:他比皇帝年长得多,背景低下。
万贵妃原名万贞儿,公元1430年出生。他的父亲万贵是县政府的一名小官员。后来,他的亲属违法,被牵连到霸州。生活真的不能继续下去了。有人建议把万贞儿送进宫里,也许他会出人头地。万贵反复思考,同意了。
[img]171454[/img]
万贞儿虽然年纪轻轻,但聪明听话,工作勤奋,深受宣宗孙皇后的喜爱,安排在身边伺候。公元1449年,明英宗亲征蒙古,战败被俘,这是全国震惊的“土木之变”。孙太后迅速将明英宗的儿子朱建深立为王子,让万贞儿去东宫伺候两岁的王子。万贞儿觉得出人头地的机会来了,像母亲一样全心全意地照顾小王子。
但1452年,小太子被皇帝叔朱祁钰废为沂王,搬出东宫,父亲英宗也被禁在南宫。此时,面对五岁的朱见深,他是一个灰色的童年。他生活在一座危险的宫殿里,被立为王子,被废除。巨大的心理压力使他陷入了口吃的问题。而且和母亲周氏在一起的机会并不多,万贞儿无微不至的照顾,使他产生了深深的心理依赖感,这种感觉陪伴着他一生。
[img]171455[/img]
公元1457年,英宗复辟,重新封朱见深为王子。几年后,朱见深逐渐成长为一个恋爱中的少年,对异性有着特殊的感情。万贞儿三十多岁,充满了成熟女性的魅力。朱见深对万贞儿的感情逐渐从与母亲相似的亲情转变为男女之情。公元1464年,明英宗去世,年仅16岁的王子即位,是明宪宗,尊生母周贵妃和英宗的钱皇后都是太后。此时万贞儿已35岁,但宪宗对她的感情与日俱增,想封万贞儿为皇后。两宫太后都不同意,以万贞儿比宪宗年长太多(整整相差19岁)为由拒绝,并为他选择了一位皇后吴氏。这时,朱见深虽然贵为天子,却不得不听从母亲的安排,立陌生的吴氏为皇后,封自己心爱的万贞儿为贵妃。
万贞儿没有成为皇后,心有不甘,处处为难吴皇后,从最初的言语讽刺到后来的侮辱和辱骂。吴皇后很生气,命人杖指责万贞儿。万贞儿怎么能善罢甘休,加油加醋地向宪宗诉状呢?宪宗当然要为心爱的妃子发泄愤怒,于是废除了吴皇后。可怜的吴皇后,只当了一个月零一天的皇后就被废除了。宪宗以为这样可以立万贵妃为皇后,没想到周太后还是不同意,觉得立万贞儿为皇后真是丢了大明朝的面子,于是两个月后立贤妃王氏为继后。
[img]171456[/img]
皇后很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是怎么成为皇后的,处处宽容万贵妃,让万贵妃没有机会去除她。万贵妃也知道自己浪费了一个皇后,不可能再浪费了。况且她最受皇帝宠爱,当贵妃也不错。如果能给皇帝生个儿子,就可以像婆婆周太后一样从贵妃升为太后。于是默认了皇后的地位,不再争皇后的地位。
就这样,万贵妃出身低微,比皇帝大得多,不能当皇后,但她是宪宗皇帝最喜欢的贵妃,受到了皇帝的宠爱。因为她比明宪宗大19岁,几乎可以当妈妈,但是明宪宗对她的爱是无与伦比的,这种特殊的爱在中国所有的皇帝中是独一无二的。
万贞儿独得盛宠,为何只有贵妃没能当上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