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唐代文化的代表和盛世的象征,“唐诗”被公认为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巅峰,以及以前的“汉赋”、“宋词”之后的“宋词”、“元曲”就像所谓的“一代文学”。后来,虽然每一代都有不亚于唐代诗歌的杰作,但它只是一些天才灵感的爆发,而不是诗歌精神的突破和重塑。唐诗能有如此惊艳的表现,与此时出现的众多著名诗人有关:唐初四杰、陈子昂、王孟、李杜、高岑、元白...耀眼的星星不断闪现,让后人惊叹不已。他们留下的诗歌瑰宝是中国文学宝库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些杰出的诗人中,李白和杜甫可能是后世影响最大的两位。说到唐诗的“第三人”,争议很大。然而,无论评价什么标准,王伟无疑是一个非常有竞争力的人。有人把他归类为所谓“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称他的作品颇具禅意,并将他命名为“诗佛”。这些说法虽然有自己的道理,但不足以涵盖他一生的成就。事实上,他应该被视为唐代第一位百科全书式文化大师。他在诗歌、音乐、绘画甚至佛教玄学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
[img]171300[/img]
王伟天生早慧,年轻时展现出非凡的文学天赋。他17岁时写的《9月9日回忆山东兄弟》一诗写道:“一个人在异国他乡是异客,每逢佳节都想家。遥知兄弟登高处,到处插山茱萸少一人。“直抒胸怀,感情真挚,历代重阳记亲之诗无出其右,在当时广为传播,为时人所称道。然而,他可能没有想到,他在这首诗中提到的一个“兄弟”将成为唐朝中期政坛的大人物,也是中兴大唐的一代名人。正是因为这个人的地位,王伟才逃脱了一场灾难。
王伟很早就成为了一名官员。他二十出头就成为了进士,一直是朝廷的官员。然而,他的性格并不适应危险的政治斗争,他很早就处于半退休状态。然而,他平静的生活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彻底打破。安禄山的叛军横扫世界,迅速突破长安,结束了唐朝的繁荣。然而,王伟未能逃脱,被判决束缚,他的名声被迫成为安氏小朝廷化妆点门面的工具。后来,苏宗父子收复两京后,王伟被判处死刑,清算落水于贼的朝廷官员。这时,幸运的是,他的弟弟王缙出马,以自己从龙侃乱的功劳保险让他脱险。
王缙比哥哥王维小一岁,但他的政治手腕要高超得多。安史之乱时,他协助著名将军李光碧驻守太原。他在以往的战争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受到了肃宗和代宗父子的高度重视,并逐渐成为中兴文臣的代表。和哥哥类似,他也很低调谨慎,多次向同事和下属推功,受到朝野的一致好评,两次拜相,达到文臣的巅峰。晚年,他附和霸气的权臣元载受到批评,但总的来说,他一生功德圆满,高寿直到近80岁才去世。这也是此时名臣中的异数,堪比武将之首郭子仪。
王缙:大诗人王维的弟弟也是唐代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