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给大家讲讲赵孝成王的故事,欢迎关注哦。
长平之战是秦国率军在赵国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与赵国大军发生的战争。这场战争是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秦国数战连胜,造成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为不利。由于战争连续失利,赵王追求和秦国,不能被戏弄,再加上廉颇坚持不战,使赵国蒙羞。秦见赵国坚守不战,便派使者散布廉颇投降的谣言,扬言秦不怕廉颇,怕赵奢(曾大败秦国)之子赵括。因此,赵孝成王不听虞卿和林相如的建议,坚持用赵括代替廉颇;赵括按照赵孝成王的意图,改变了廉颇的防御部署和军规,更换了将军,组织了进攻。
[img]170789[/img]
对此,秦暗中任命名将白起为指挥官。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白起采取了假败后退、诱敌离阵的作战方针,然后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歼灭,最终赢得战争。因此,虽然赵括对长平之战的失败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赵孝成王临阵换将,自然也是难辞其咎。更重要的是,在长平战役中,赵孝成王未能共同攻打秦国,导致赵国独自战斗,这也是他失职的地方。当然,长平战役结束后,赵孝成王终于醒悟,一举消灭了秦国20万军队!
一
@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是汉语词汇,比喻人们要牢记以往的经验教训,作为今后行动的借鉴。来自《战国策·赵策一》:“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在这方面,在我看来,君主赵孝成王显然吸收了长平战争中的错误,并在邯郸战争中纠正了它,从而消灭了20万秦国军队,然后拯救了赵国。赵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长平之战后,白起想乘胜入围赵都邯郸,攻灭赵国。赵国和韩国都很害怕,所以他们派苏代用丰厚的钱去游说秦国总理范菊。范遂害怕白起的功劳。以秦军疲劳休息为由,建议韩国割让元勇和赵国割让六城,秦赵襄王同意。
[img]170790[/img]
赵孝成王准备按和约割让六城时,但大臣虞卿认为割地与秦,秦势更强,赵“地有尽,秦之求无已”,赵将灭亡。虞卿建议以六城贿齐国,联合抗秦。秦昭襄王见赵违约不割六城,反而与东方诸国合纵对付秦国,于是于公元前259年10月命令五大夫王陵率军直攻赵都邯郸。因此,邯郸之战在公元前259年正式爆发,堪称战国历史转折点之一。在这场战争中,如果赵国再次被击败,即像长平之战一样失败,赵国将提前灭亡。
二
赵孝成王面对数十万秦军的包围,没有再犯错误。一方面,他利用了之前被赵括取代的廉颇。至于赵国相国平原君,他也全力以赴抗击秦军邯郸之战。在我看来,在战国四大名将中,廉颇无疑比王坚、白起更擅长防守。@ 让廉颇等人指挥邯郸之战,自然是合理用人的体现。此外,廉颇在赵国军马一生中,在赵国士兵中具有较高的威望。而这无疑有助于凝聚人心,从而达到团结一致的效果。在古代攻城战役中,守城方无疑具有城墙等客观条件的优势。然而,城市的破裂往往是内在士气的崩溃,甚至是叛徒的出现。
@ 让廉颇指挥邯郸之战,显然是赵孝成王做出的正确决定,也是他在长平之战中犯下的错误。人不是圣贤,谁能无过。知错能改,善莫大雁。当然,仅仅依靠廉颇、平原君赵胜等人的坚持,赵国还是没有打赢邯郸之战的可能。在长平之战中,赵国刚刚失去了45万精锐士卒。在邯郸之战中,赵国几乎只剩下老弱士卒。无论是战斗力还是兵力规模,赵国与当时的秦国都有很大的差距,这不是单靠意志就能抹去的。
三
[img]170791[/img]
另一方面,君主赵孝成王显然吸取了长平战争中孤军奋战的经验教训。在长平战争中,秦国为了麻痹和孤立赵国,防止各国纵横交错,争取时间,加强作战准备,给赵军严重打击,选择利用赵国和平的机会,认真接待赵国使者郑朱,有兴趣宣传秦赵和解,防止各国出兵救赵。因此,赵国的处境更加孤立。然而,在邯郸之战中,赵孝成王主动派人向魏楚求助,这成为赵最终胜利的关键。
赵孝成王八年(公元前258年),平原君赵胜奉命出使楚国。他想在门客中选出20名文武双全随行人员,但只选出19人。成语典故“毛遂自荐”的历史由来就是一门客毛遂自荐的往事。平原君一行来到楚国,向楚考烈王陈述了与秦朝抗争的利益,楚考烈王同意派军队支援赵国。在魏国方面,赵国发出救援请求后,战国四公子之一的新陵君魏无忌选择偷符救赵,并带领一支军队支援赵国都城邯郸。
四
@ 赵孝成王九年(公元前257年),魏楚两国军队先后抵达邯郸郊区,进攻秦军。赵国守军配合魏楚两军出城反击。因此,很明显,在邯郸之战中,尽管赵国在早期阶段独自与赵国作战。然而,到了公元前257年,即秦军和赵军都很累的时候,魏国和楚国的援军终于到了。秦军在三国军队内外夹击下大败,损失惨重。王米率残部逃回汾城,秦将郑安平所部2万余人被联军团团包围,不得不降赵,邯郸之围遂解。
[img]170792[/img]
值得注意的是,秦国在邯郸之战中损失了20万精锐士卒。尽管秦国大业大,但这20万精锐士卒的阵亡,无疑打乱了秦国的下一步作战计划,再加上秦国在长平之战中也损失了数十万大军,@ 这意味着商鞅变法后的秦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重创。综上所述,长平之战后,君主赵孝成王终于醒悟了,或者说到了必须醒悟的时候。在此基础上,赵孝成王在邯郸之战中冷静指挥,一举消灭秦国20万军队。在战国数百年的历史中,这应该是秦国损失最大的战役之一。在这方面,笔者认为,如果赵孝成王未能在邯郸之战中取得胜利,不仅赵国都城邯郸将被打破,赵国的灭亡时间将提前几十年,甚至秦朝的建立时间也将明显提前。
长平战争结束后,赵孝成王一举消灭了秦国20万大军。他是怎么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