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七国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位君主是谁?说到这里,每个人都会想到什么?
战国七雄,战国时期七个最强大的诸侯国的总称。经过春秋旷日持久的战争,周王朝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周王室名义上是天子,但名存实亡。诸侯国互相攻击,战争不断。
三家分晋后,赵、魏、韩跻身强国之列,有田氏代齐。战国七雄格局正式形成:秦、楚、齐、燕、赵、魏、韩。战国时期,君主更替频繁。比如秦国后期,秦孝文王的在位时间只有三天,秦孝文王之后,秦庄襄王的在位时间只有三年左右。就赵国而言,最后两位君主在位时间不到10年。
[img]169888[/img]
当然,在战国时期,战国七雄也有一些在位时间较长的君主。其中,魏惠王和秦昭襄王可以说是战国时期最长的两位君主。然而,对于这两位君主来说,最终的作用和影响是完全不同的,也就是说,一位君主使诸侯国衰落,而另一位君主使诸侯国达到顶峰。
一
一方面,就魏惠王而言,显然使魏国衰落。魏惠王(公元前400年-公元前319年)后称梁惠王、姬姓、魏氏,名为“婴儿”(战国策”)。魏武侯之子。魏国第三代国君。公元前3701公元前319年在位,即在位时间约为52年。在魏惠王之前,魏国的两位君主是魏文侯和魏武侯。其中,魏文侯与韩氏、赵氏三家分晋,并在魏国实施了“李悝变法”,这是魏国在战国初期崛起的关键。魏文侯后,魏武侯南征北战,压制秦国等诸侯国。因此,魏文侯和魏武侯这两位君主,无疑将魏国推向了巅峰。
但遗憾的是,在君主魏惠王手中,魏国终于走下坡路了。魏惠王在位期间重用庞涓,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魏国的实力。然而,庞涓陷害了同学孙膑,而魏惠王却完全不知道其中的利益,导致孙膑逃跑后入齐。桂陵之战发生在周显王15年(前354年),马陵之战发生在周显王27年(前341年)。庞涓率领的魏军第二次被齐军孙膑打败。在许多历史学家看来,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无疑是魏国衰落的重要标志,也是齐国崛起的重要开端。马陵战争结束后,庞涓的阵亡,魏武卒等精锐力量的丧失,导致魏国实力完全衰落,魏惠王感叹“东败于齐,西丧秦700多里,南辱于楚”。
[img]169889[/img]
二
由于魏惠王在秦、齐等国的进攻中不断惨败,公元前334年,他不得不带韩国等小国君主到徐州(今山东滕州东南)见齐威王。同时,齐威王也承认了魏惠王的王号。魏、齐接近,使齐停止进攻,但秦国以魏为“腹心病”,仍不断攻魏。因此,在我看来,这意味着魏惠王对外战略的调整并没有阻止魏国衰落的趋势。对秦国而言,商鞅改革后,自然会把旁边的魏国作为进攻的主要目标,这是其向中原扩张的唯一途径。公元前330年,秦军败给魏军于雕阴(今陕西甘泉南),迫使魏惠王献出河西之地。第二年,秦军又占领了魏国汾阴(今山西万荣西南)、皮氏(今山西河津西)、焦(今河南三门峡市西)、曲沃(今三门峡市西南)等地。
公元前325年,为了联合其他国家抗秦,魏惠王和韩威侯在巫沙相遇,并尊韩威侯为王
(即韩宣惠王)同年,他与韩宣惠王并带王子入朝赵。在许多历史学家看来,魏惠王感受到了惠施联合、楚抗秦战略的失败。魏惠王不得不采取秦相张仪“以秦、韩、魏为势伐齐、荆(楚)”的战略,逐惠施,以张仪为相。而张仪的真正目的是“欲使魏先事秦而诸侯效之”,即其连横策略。对此,在笔者看来,魏国在对外战略上的左右摇摆,反而加速了魏国的衰落。@ 魏惠王作为魏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显然对魏国的贡献太大了。
三
[img]169890[/img]
另一方面,与在位时间约52年的魏惠王相比,秦昭襄王在位时间较长,达到56年左右,这不仅是秦国,也是战国时期在位时间最长的君主。嬴姬(公元前325年-公元前251年),又称秦昭王。嬴姓,赵氏,一说秦氏,名则,一名姬。战国时期,秦惠文王的儿子和秦武王的异母弟秦惠文王(公元前306年至公元前251年执政)是中国历史上执政时间最长的国王之一,已执政56年。对秦昭襄王来说,一开始是燕国的质子。
公元前307年,秦武王去世,公子国在赵燕的武力护送下,在右相里疾、魏冉、宣太后等人的支持下继承王位。秦昭襄王即位初期,赵武灵王已完成胡服骑射,而齐国则逐渐达到巅峰。然而,对于赵国和齐国这两个强国来说,秦昭襄王在位时最终失去了巅峰。秦朝在位初期,秦国大权被宣太后控制。然而,秦朝王后来听从了魏人范菊的建议,收回了宣太后的权力,崇拜范菊,采用了范菊提出的远近攻略,为秦国统一世界奠定了基础。虽然一开始没有掌握实权,但秦昭襄王的蛰伏和隐忍终于一劳永逸地解决了大权旁落的问题。
四
@ 秦昭襄王在位期间,任命白起为将军,先后战胜三晋、齐国、楚国,攻占河东郡、南阳郡、黔中郡、楚国的魏国。发动长平之战,大胜赵军。攻占东周王都洛邑,俘虏周红王,迁九鼎于咸阳,结束了周朝八百年的历史。其中,就大家熟悉的长平战争而言,可谓战国历史上的转折点。在长平战役中,秦军前后歼灭了45万赵军,从根本上削弱了当时关东六国中最强大的对手赵国,也极大地震慑了其他关东诸侯国。由于秦取得全胜,这场战争由其统治世界的形势已成为不可逆转的局面,从此急转直下。
[img]169891[/img]
长平之战标志着战国时期的结束,以列国众多、并购战争频繁为特征,一个前所未有的封建王朝秦朝即将降临。秦昭襄王所在的秦国除了重创赵国外,还为公元前284年的五国伐齐之战做出了很大贡献。五国伐齐后,齐国在巅峰时期突然跌入谷底,从而失去了与秦国争夺世界的资格。此外,秦昭襄王在位时,白起通过炎营之战重创楚国。因此,在我看来,这意味着赵、齐、楚都在秦朝,这显然是秦朝的重要历史成就。换句话说,秦国的实力始于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但其巅峰是由秦昭襄王推动的。
战国时期,七国中在位时间最长的两位君主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