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六帝中,明武宗朱厚照是一位备受争议的皇帝。让我们来看看这篇文章。
一方面,做事坚决果断,杀了刘瑾,平息了安化王和宁王的叛乱,打败了蒙古王子,就像一个有前途的君主;另一方面,他缺乏政府,一生贪婪。他是个无道的昏君。根据正史记载,明武宗朱厚照最终因落水生病死亡。然而,有人说朱厚照受到了伤害,矛头指向内阁首辅杨廷和。事实是什么?
平叛归来,不小心掉进了水里。几个月后,他死了
正德十四年(1519年)6月14日,江西宁王朱晨豪,长期怀着异志和阴谋,杀害了朝廷命官,带领大家翻盘。朱厚照不顾大臣的劝阻,下令“再说一遍,极刑”,带领大军逐亲平叛。
同年8月22日,朱厚照率领军队从首都出发。然而,当朱厚照的军队来到涿州时,南赣巡抚王阳明已经平息了叛乱,宁王朱晨豪已经被活捉。朱厚照看到混乱的计划泡汤了,所以他隐藏了好消息,继续南行。
[img]169860[/img]
王阳明已经把宁王护送到南京,并要求朱厚照被俘,但朱厚照并不着急。他一路游山游水,直到12月1日才到达扬州。直到王阳明写信,他说所有的叛乱功劳都属于将军朱寿(即朱厚照)。他没有提到他的叛乱功劳。朱厚照准备好了。即便如此,朱厚照还是要求先释放宁王,然后自己抓住。
亲自抓获王宁后,朱厚照开始北返,一路游山游水。到正德15年9月(1520年)到达清江浦时,他跑去当渔夫。结果,他不小心掉进了水里。虽然太监和侍卫很快救了他们,但他们病不起。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正月,在军队的护送下,生病的明武宗朱厚照返回北京师傅。正月十四日,在南郊举行大祭的朱厚照突然吐血,倒在地上,再也没有起床。同年三月,明武宗在豹房死亡,一年三十一岁。
目前还没有准确的结论明武宗是否真的因病死亡。
明武宗朱厚照从不小心掉进水里,回到北京师傅,再到次年3月去世,病了六个月。至于他的死,《明史》只留下了一句话:“丙寅,在豹房崩溃,年三十有一”。目前关于朱厚照去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种说法:
朱厚照的好色是出了名的
[img]169861[/img]
1、身体虚弱,因病去世。在《武宗实录》中,有“(朱厚照)整天酗酒,其颠倒迷茫,其实是这样”的记载,可见他是一个整天酗酒的酒鬼。@ 明武宗朱厚照的好色更是出了名,史料上有“每晚行走,见高屋大房即驰入,或索饮,或搜其妇女,民间苦之”的记载。因此,这种观点认为,明武宗因长期酗酒和好色而被掏空,身体抵抗力极差。不小心掉进水里只是一个诱因,身体长期亏空的结果就是全面发作,最后一病不起,不治身亡。然而,《明史·江彬传》中有载“(十四年正月)东西游幸,历千里,乘马,腰弓矢,涉险阻,冒风雪,从者多病,帝无倦容。也就是说,明武宗朱厚照落水前一年,他的身体不但没有问题,反而极其健康强壮。
2、因肺炎而死亡。这种观点认为,朱厚照不小心掉进了水里,导致水呛到了肺部,再加上秋天的寒冷,以及突然掉进水里后的恐惧和恐惧,从而导致肺炎。在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古代,一旦患上肺炎,基本上就等于宣告死亡,即使是医术高超的太医也只能束手无策。明武宗从落水引起肺炎,持续了几个月,最终转化为更致命的肺结核,即肺结核,从而死亡。
3、血吸虫感染死亡。所谓“血吸虫病”,是指人畜相互感染的寄生虫病,主要流行于江南地区,最容易感染的人是15至30岁的男性,最初的症状是发烧、怕冷、咳嗽、胸痛,这与明武宗朱厚照的早期症状非常相似,在古代医疗条件落后的情况下,这种症状也很容易被误诊为感冒。因此,这种观点认为,朱厚照落水后很有可能感染血吸虫病。然而,血吸虫病易感染的季节是夏季,明武宗朱厚照在九月落水,朱厚照落水的地区不是血吸虫疫区。最重要的是,感染血吸虫需要经常接触疫区的水,而朱厚照只落水一次。因此,这种说法的可能性相对较小。
[img]169862[/img]
4、被文官集团杀害。明武宗朱厚照之所以备受争议,更多的是因为他与文官集团的矛盾,除了他自己的所作所为。从目前的历史记载来看,朱厚照显然是一位个性极强的皇帝,明朝文官集团对皇帝的限制和约束极其严格,自然造成了双方不可调和的矛盾。更重要的是,明武宗朱厚照非常重视军权。他不仅自封将军朱寿,还提拔重用江斌等武将,重新掌握军权,这也引起了文官集团的警惕。从应州大捷的奇怪记载和朱厚照不承认王阳明平叛功劳的事件可以看出这一点。与此同时,朱厚照生病后,明确要求更换太医,并要求从民间选拔名医,但杨廷和拒绝了。因此,这种观点认为,明武宗朱厚照的死很可能源于他与文官集团的矛盾,有人认为矛头指向内阁首辅杨廷和。
@ 因为明武宗本身很有争议,即使在《明史》、《武宗实录》等正史中,也有很多矛盾。因此,明武宗朱厚照的真实死因有待进一步研究。然而,在上述四种猜测中,我认为第二种和第四种是最有可能的。
明武宗朱厚照的真正死因是什么?因落水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