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泌出身贵族,家庭背景显赫。七岁时,他被唐玄宗李隆基召见,被称为“神童”。长大后,李泌学识渊博。他一年四季都在嵩山、华山和终南山之间游泳,拜访神仙,祈求佛陀和禅宗。这是他第一次退休。
[img]169751[/img]
天宝年间,李泌从名山回到帝都后,主动写了一篇题为《复明堂九鼎议》的文章,讨论了当下的事务,突然让唐玄宗想起了当年的小神童,叫他入朝,教老子,封他翰林待诏,让他去东宫帮助太子李亨。在此期间,他与李亨有着深厚的感情。 然而,由于他在东宫的骄傲和年轻气盛,他不喜欢唐玄宗的宠臣杨国忠的专权,他写了一首讽刺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杨国忠得知此事后,奏请玄宗,以“讽刺朝政”罪贬至祁春郡,李泌干脆再次归隐。
[img]169752[/img]
天宝十四年,安禄山起兵叛乱,潼关失守后,唐玄宗仓皇西逃,李亨即位唐肃宗。苏宗派人秘密到南岳衡山寻找李泌,李泌紧急赶到苏宗身边。李泌为唐肃宗出谋划策,很快就取得了第一次胜利,鼓舞了人心,唐肃宗非常兴奋,想拜李泌为宰相,被李泌拒绝。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平叛逐渐好转。但在收复失地方面,唐肃宗急功近利,想尽快收复长安,没有听李泌的劝诫,以至于河北叛军没有彻底消灭。唐肃宗在收复京师的这些年里,对李泌礼貌极高,遭到了权臣特别是宦官李辅国的记恨。到了德国二年,世界形势已经趋于稳定,为了避开李辅国等人的锋芒,李泌决定退到衡山。
大历三年,隐居衡山的李泌被唐朝宗征召入朝,被称为翰林学士。随后,代宗提出任李泌为相,李泌再次拒绝。但李泌没想到的是,为了避免他再次回到山上,代宗强迫他“吃酒肉,有室家,受禄位,做俗人”,李泌也被切断了回归的道路。唐代宗在位期间,权臣元载恨李泌宠遇过盛,将其排挤到江西当判官,由于元载势力强大,唐代宗也无能为力。
[img]169753[/img]
兴元元元年,唐德宗召集李泌回北京讨论平叛藩镇的计划。李泌多次为唐德宗解决危机。不久之后,李泌担任中书侍郎,正式成为宰相。
李泌有时在朝鲜,有时隐居,不崇拜名利,但在关键时刻,他总是被命令在危险中扭转局面。可以说,李泌在稳定中唐动荡政局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李泌多次退休,多次被召回,为唐朝做出了哪些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