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各朝代在成立之地结束了多年的战争。对于今天的人民和国家来说,粮食和金钱都相对较少。以下是相关内容的详细介绍。
新朝的一套政治制度刚刚建立,正在初步运行。此时,国库还没有充满。经过长时间的战斗,军队也需要休息,这可以说是极其困难的。更可怕的是,如果发生自然灾害或外国入侵,情况会更糟。也许整个国家都处于危险之中。虽然唐朝后来强大到万国来朝,但它一开始也面临着这样的困境。虽然最终解决了,但李世民几乎被称为“马粪皇帝”。
隋末乱世,李世民南征北战,为唐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很明显,他的目标不仅仅是做一个王子。武德九年(626)六月初四庚申日,他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兄弟,直接逼供,让李渊连困难都没有机会。同年8月初九,他登基为皇帝,但距离武德元年(618)唐朝成立仅八年,内外仍未完全稳定。
[img]169677[/img]
隋朝杨光造成隋末严重混乱,人口锐减,导致武德年间和贞观初只有200万户。而且早在玄门之变前一段时间,东突厥的杰利可汗就直接来到了距离都城长安只有40英里的泾阳,整个京师都震惊了。这时长安的兵力只有几万,抵抗突厥大军就更难了。于是唐太宗李世民设下了疑兵之计,然后亲自带领高士廉、房玄龄等人到渭水与敌方首领杰利隔河对话,愤怒地谴责杰利背信弃义,擅自撕毁了和平盟约。
杰利中了疑兵之计,被李世民的气势震惊了。当然,他很可能会被李世民后来提出的一些条件所吸引。最后,双方签署了渭水联盟,突厥退役。然而,这样的联盟显然只是暂时的。如果有问题,突厥仍然会趁机南下。
果然,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贞观初年,一场百年不遇的大旱来了。还在恢复生产的人遭受了严重打击,旱极而蝗,然后大规模蝗虫过境,雪上加霜。国内遭遇自然灾害还不算,原定渭水联盟答应和平共处的突厥,又要乘人之危,准备南下。内忧外患让刚登基的李世民也焦头烂额,朝会上他问文武百官有解决办法。
要解决的问题太多了,但最大的问题是朝廷现在没钱了。如果你没有钱,你就不能从人民那里购买粮食,去灾区救灾。如果你没有钱,你就不能发工资和材料让军队战斗。如果钱到位,大多数问题都会得到解决。方玄龄此时也很担心,先是汇报了各地的灾情,然后说岭南地区还有很多余粮,但朝廷没钱也买不到救灾,他也束手无策。没钱怎么办?你不能抢岭南人的粮食。
这时,少府监裴匪舒站出来提出意见,他说:“陛下不用担心,微臣有办法试一试,也许有奇效。几天前,大臣们听说皇家马监狱里的马粪堆积如山,军队里肯定有更多的马粪。在这种情况下,最好收集我大唐政府和军队的马粪作为肥料出售。蝗灾过后,人们正要重新耕种,他们必须需要像马粪这样的好肥料。这样,他们不仅可以填补国库,还可以解决人民的痛苦。这不是一举两得吗?为什么不呢?”
李世民听到这个真的是个好办法,于是下令以宰相方玄龄为主,将军尉迟恭、少府监裴匪舒为辅,全权负责卖马粪。之后,一场由政府主导的“马粪运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效果很好。仅仅半个月,朝廷就赚了不少钱,解决了燃眉之急。
[img]169678[/img]
突厥看到唐代“马粪运动”如此火爆,能有这么多马粪和人参与,首先说明他们战马多,人口多。这个时候攻击怕吃力不讨好,就放弃了侵略计划。好了,内部富裕稳定,外部胆怯退缩。岌岌可危的局面一下子逆转了,马粪贡献很大。
然而,半个月后,李世民下令所有官员停止马粪交易。官员们很困惑。为什么要停止这么好的事情?李世民在大家的质疑下说出了真相。原来江夏王李道宗给了他一个奏章,建议他停止“马粪运动”。否则,随着这项运动越来越受欢迎,“马粪皇帝”这个名字很可能会扣在他的头上。当然,李世民不想有这样的“雅号”,所以他立即下令停止。虽然大臣们抱怨,但毕竟关系到皇帝的威严,以后留下这样的名字真的不好,所以他们不再反对。
出乎朝廷意料的是,官方停止了马粪交易,但民间并不意味着停止,反而越来越激烈。没有官方控制,出现了各种非法经营,如暗中提价、以次充好、非法占有等。政府派人取缔,甚至引起民怨,很多人开始聚众暴动。此时裴匪舒还是站出来说可以让民间继续这一活动,官方只要将其纳入经营范围合法化管理就行了。李世民采纳了他的建议,不久之后暴乱平息,民营环境好多了。
马粪虽然“丑”,但在贞观之初给唐朝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此举无意中震慑了北方游牧民族,为遭受灾难的人民提供了喘息的机会。最后,虽然“马粪运动”引起了暴动,但朝廷也迅速做出了回应,合理造福人民,消除矛盾,成功互利。不要低估普通的马粪,但造福世界的“伟大英雄”。
李世民登基后如何解决国家财政不足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