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阿鲁特氏的突然去世与慈禧有关吗?真相是什么?

至于阿鲁特的死,很多人认为她是被慈禧太后逼死的。虽然慈禧在历史上的声誉不是很好,但恐怕我们真的冤枉了慈禧。

阿鲁特被立为皇后,更多的是政治博弈的结果

[img]169384[/img]

阿鲁特氏出生于蒙古正蓝旗,是大学士赛尚阿孙女,是承恩公、户部尚书崇绮的女儿。需要注意的是,阿鲁特氏的外祖母是郑亲王端华的正福晋钮钴禄氏,而钮钴禄氏是慈安太后的亲姑姑。也就是说,阿鲁特氏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侄女,所以有人说阿鲁特氏被选为皇后是慈安太后运作的结果。

虽然这种说法有一定的道理,但个人认为不太可能,因为阿鲁特和慈安有多亲近,郑亲王端华有多亲近?端华并不是说杀了就杀了。所以我个人认为两宫太后的举动还是有意维持朝中势力的平衡。

咸丰时期,虽然清朝宗室人口众多,但当时在朝鲜的影响力很大,主要分为远支和近支。当时咸丰帝重用远支,疏远近支。“新友政变”的一个关键诱因是近支宗室的强烈不满。因此,两宫挂帘后,近支宗室的自然权力大幅上升。

然而,两宫太后垂幕后,她也知道自己不能让朝中大权旁落,而是必须保持相对平衡。在这一点上,郑亲王世袭的身份变化是一个信号。我们应该知道,在“新友政变”之后,郑亲王被降职为不到八分的辅国公,在同治初期,他被恢复为世袭的王爵,阿鲁特的父亲崇奇也被评为状元。

这样,一方面,它不仅是为了结束“新友政变”,避免形势的不断扩大;另一方面,它给朝野发出了一个信号,即不会任人唯亲。“顾命八大臣”的官员也可以继续当官,而不必担心牵连。

因此,当两宫太后在同治11年(1872年)为同治皇帝选妃时,阿鲁特的优势自然显露出来,以平衡朝中的势力。此外,他父亲崇琦的状元身份和与慈安太后的远亲关系也加分不少,所以他自然被立为皇后。

阿鲁特氏不构成威胁,慈禧没有必要逼死她

慈禧之所以杀死阿鲁特,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慈禧与慈安争权,对阿鲁特愤怒;第二,同治皇帝死后,慈禧担心阿鲁特会被提升为太后,也会来听政治,从而分享自己的权力。事实上,这两点都是站不住脚的,阿鲁特根本不会对慈禧构成威胁。

先说慈禧和慈安争权。虽然慈安太后的死还是有争议的,但确实有两个人争权的说法。然而,根据《清宫遗闻·慈安皇后》的记载,当时“世界称东宫优于德,而大奖励和大举错误的主人。西宫优于人才,而判断奏章、裁决平民事务、召对时咨询利弊、了解会议”。

也就是说,慈安优于德,掌杀伐恩赏;慈禧优于人才,管理裁决。他们一退一进,相得益彰。没有直接证据表明他们争夺权力。因此,慈禧显然不可能说慈禧因为与慈安争夺权力而对阿鲁特感到愤怒。

[img]169385[/img]

此外,担心阿鲁特分权的主要证据是慈禧在同治皇帝死后不为同治皇帝继承。事实上,慈禧也被冤枉了。根据清朝的宗法制度,立嗣应优先选择近支。由于同治帝死后咸丰帝已经绝世,要立世,只能从道光帝和嘉庆帝的后人中挑选,即从嘉庆帝、瑞王、惠王、道光帝、恭王、醇王、钟王、富王中挑选。

但问题是,同治皇帝死后,当时嘉庆皇帝和道光皇帝只有一个在世的第四个儿子溥伦,即隐藏的国王支持贝子。然而,溥伦出生于1874年底,在穆宗宾只有三个月大。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三个月大的婴儿很容易死亡,所以很难把溥伦作为继承人,所以他只能选择接近派系的人来继承统一。

@ 清朝没有皇太后垂帘听政的祖制,这在皇史董元醇的《奏请皇太后权理朝政,简亲王辅政折》中是非常明确的。“虽然我面对的是没有太后窗帘的仪器,但我不得不通过权力来实现变革”,也就是权宜之计。而且,两宫太后的权力来源不是皇太后的身份,而是满汉中央大臣共同制定的《窗帘章程》。

更不用说光绪皇帝载甜了,他是同治皇帝载春的弟弟。阿鲁特是寡妇,而不是皇后。事实上,光绪皇帝即位后,阿鲁特只被尊为嘉顺皇后。此外,即使阿鲁特被尊为皇后,他也没有权力垂幕。如何威胁慈禧自然不需要杀死她。

恐怕阿鲁特的突然死亡更多的是抑郁症

既然慈禧被排除在杀死阿鲁特的可能性之外,为什么阿鲁特在同治皇帝死后仅仅两个月就突然去世了?根据现有的数据,恐怕更多的是因为失去了依赖,对未来没有期望,这是沮丧的。

首先是对现实的悲伤和怨恨。虽然同治皇帝去世后确实有客观困难,但作为同治皇帝的第一任妻子,阿鲁特仍然对她丈夫的独生子女感到非常难过。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光绪皇帝顺利登基,慈禧太后和醇厚的王子开始了让光绪改变咸丰皇帝的骚操作。恐怕很难说阿鲁特没有怨恨。

[img]169386[/img]

二是地位尴尬,对未来绝望。前面说过,由于即位的光绪皇帝是同治皇帝的弟弟,作为光绪皇帝的寡妇,阿鲁特根本不能被尊为太后,只能被尊为嘉顺皇后,这让她的政治和家庭地位非常尴尬。在这种情况下,她自然会对未来感到绝望。

最后,她和慈禧的关系非常糟糕。虽然阿鲁特没有参与两宫之争,但根据现有记载,她和慈禧太后之间确实存在矛盾。根据敦王府后裔的口述,慈禧太后抱怨阿鲁特不听纪律,想废除,易直接说“想废除清门,也必须从清门”,可见当时双方的矛盾。

也许正是由于上述三个原因,阿鲁特氏不仅失去了依赖,而且在同治帝去世后对未来极度绝望。结果,他很快就抑郁了,生病了。这一点得到了清朝太医院脉搏案的证实。根据清朝记录·德宗记录,阿鲁特氏当时的病情应该非常严重,以至于光绪皇帝、慈安太后、慈禧太后甚至多次联合探望。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慈禧虽然风评不好,但在阿鲁特的死上,大家可能真的冤枉了慈禧,阿鲁特的死可能更郁闷。


阿鲁特氏的突然去世与慈禧有关吗?真相是什么?阿鲁特氏的突然去世与慈禧有关吗?真相是什么?

,

  • 史书上的纪晓岚:身材魁梧粗壮 每天吃肉数十斤
  • 在人们通常的印象中,纪晓岚既是一位文人,当然是一副文弱书生的形象,其实不然,记载中的纪氏却是一个身材魁伟的粗壮汉子。...

  • 出身卑微却是康熙最爱的人,其子被雍正虐杀
  • 飞上枝头 魏琳琅在历史上有一个真正的原型。那个人是康熙皇帝的好妃子。历史上的好妃子出生在辛人库。这种身份的人只能在宫里...

  • 顺治皇帝出家了 即使出家,顺治也会是花和尚吗?
  • 在《鹿鼎记》中,金庸说顺治皇帝出家了,康熙皇帝还派韦小宝去伺候。 那么顺治有出家吗? 当然,他没有出家门。 然而,关于他...

  • 荒唐的天王:洪秀全临死前的话让人哭笑不得
  • 1862年,曾国权率领10多万湘军精锐围困天平天国都城天京。经过激烈的战斗,到1863年底,湘军几乎突破了天京外的所有战略要地...

  • 文化学者曹溶的成就有哪些?主要作品有哪些
  • 通过了解曹溶生平简介得知,曹溶生于公元1613年,卒于公元1685年,享年72岁。在介绍曹溶生平简介的书籍中,都提到了曹溶的生...

  • 遏必隆简介 清朝时期,康熙皇帝的辅政大臣遏制了隆生
  • 遏必隆(?-1673年),牛虎禄氏,满洲镶黄旗人,后金开国五大臣之额也是第十六子。顺治十八年(1661年),与索尼、鳌拜、苏克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