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李道元,很多人可能只知道他有《水经注》,是中国游记文学的先驱,但对他的生活了解不多。事实上,他的生活比《水经注》更宏伟。
李道元,一个善良的词,范阳涿州人。李道元出生在一个官方家庭。他的父亲是北魏的官员李凡。他曾担任青州刺史。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他从小就表现出嫉恶、正直、坚强的性格。李凡去世后,李道元继承了永宁侯的头衔,并根据历法降级为永宁伯,从而进入了他的仕途。
[img]169096[/img]
有这样背景的李道元,说怎么混也不算太差,但他的仕途却很坎坷。除在首都担任御史中尉、北中郎将外,还先后担任冀州长史、青州刺史、鲁阳太守、东荆州刺史、河南尹等职务。李道元为政清明,严格执法,奸邪贼都很怕他,不敢违法,他所管地的人都能安居乐业。正是因为元平素过于严格,非常讲究原则,在官场上从来都是刚正不阿,对于犯罪的豪强和皇室也一视同仁。被权贵们忌恨,他的仕途坎坷不平,布满荆棘。《魏书》将李道元的事迹列入《酷吏列传》。
[img]169097[/img]
李道元一直被朝廷的权贵视为眼中钉,是他们一直想要消除的对象。孝昌三年来,齐王萧宝的叛逆趋势越来越明显。孝明皇帝与大臣商量后,决定派人探索虚实。在汝南王和一群恶意大臣的鼓励下,李道元被任命为关右大使,负责监视萧。
为了成功消除李道元,汝南王提前散布谣言。听到谣言后,萧担心李道元可能对自己不利,于是派人拦住李道元,把他围在阴盘驿亭。驿亭在山上,山上没有水源,通常靠山下的井打水,被围困的李道元不得不指挥当地的井打水,但没有挖出水源,最后极度缺水无法抗拒,最终被跳进墙上的叛军杀害,享年59岁。后来被朝廷追封为吏部尚书、冀州刺史、安定县男子。
李道元:严厉以治,不避权贵酷吏,最终因缺水而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