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曹魏开国三公】历史上有哪些故事?

三国历经60年,出现了许多英雄猛将、名人奇事。为什么华欣、钟友、王朗被称为“曹魏开国三公”?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取代东汉登基为皇帝,三国之一曹魏正式成立。曹丕登基后,被授予华欣为司徒,王朗为司空,贾诩为太尉。但贾诩年老多病,钟友很快取代贾诩为曹魏太尉。

因此,华欣、钟友、王朗也被称为“曹魏开国三公”。然而,无论是《三国演义》还是《真实历史》,华欣、钟友、王朗在曹丕称帝之前都属于“打酱油”,其贡献不如于迅、荀攸、曹仁、夏侯敦等曹魏元老。

那为什么曹魏开国三公是华欣、钟友、王朗呢?

[img]169073[/img]

曹魏政权的发展和建立一般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以许昌为中心的北方统一,二是以叶城为中心的代汉自力更生。曹操在以许昌为中心的第一阶段,采取了以英川士族和宗族为核心的政策路线,压制其他士族。

但曹操这样做的结果是,颍川士族占主导地位,甚至出现了“曹家世界荀家班”。因此,曹操在以叶城为中心的第二阶段采取了打压颍川士族的政策路线,导致荀子、荀攸等颍川士族代表在曹丕登基前退出政治舞台。

然而,汉末三国是一个士族崛起和主导社会的时代。其他士族很快就填补了英川士族退出后的政治空间,代表了华新、王朗,钟友是英川唯一的士族。曹魏局也从英川士族转变为多个士族集团。

曹丕个人政治力量的崛起是以叶城为中心的第二阶段,也面临着兄弟之间的激烈竞争。当时,颍川士族已经退出,宗族的发展已经饱和。曹丕只能吸引其他正在崛起的士族。曹植也这么做了。

华欣、王朗、钟友、司马懿把宝藏押在曹丕身上,而杨秀、崔岩等士族则把宝藏押在曹植身上,最终的胜利者是曹丕。曹丕击败兄弟后,依靠华欣、王朗、钟友完成篡汉自力更生。

正因为如此,曹丕登基后,要报答这些支持自己上台的士族,尤其是华欣、王朗、钟友。因此,曹丕登基后不久,他将华欣封为司徒,王朗为司空。钟友很快就成了太尉,三个“打酱油的”成了“曹魏开国三公”。


【曹魏开国三公】历史上有哪些故事?【曹魏开国三公】历史上有哪些故事?

,,,,,,,

  • 秦朗作为曹操的继子,曾经破坏了鲜卑十万的铁骑权
  • 在《三国演义》第102回中,出现了一个名叫秦朗的人物。在小说中,他称这个人为魏国的前将军,并带领军队与司马懿一起与诸葛亮...

  • 解密:为什么三国著名谋士徐舒进曹营一言不发?
  •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 英雄招聘人才,志士选择明主,这有点像现在一些单位的双向选择。 好处是打破铁饭碗,有前途。显然,徐...

  • 蒋琬简介 蜀汉治理政治事务的最高负责人蒋琏生平
  • 蒋琬(?—246年),汉族,零陵湘乡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当刘备第一次进入蜀国时,他被任命为广都长。后来,不理政事激怒...

  • 三国唯一的战神父子:孙坚和孙策驰骋江东
  • 乱世三国时期,英勇的战神很多,但战神有多短命,吕布死了。关羽、张飞等人虽然有后代,但后代与前辈的武力值相比打折太多,...

  • 凌统简介 三国时期,东吴顶梁柱偏将军凌统生活
  • 凌统(189-237,一说217),吴郡余杭(今浙江余杭)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凌操之子,名气少,为人有国士之风,在多次战役中表...

  • 揭秘:曹操为什么不选曹植作为魏国的继承人?
  • 曹操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意见,以便册立太子。崔燕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