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看三国人物的名字,可以发现三国各阶层、三教九流人物的名字几乎都是单名。
在此基础上,历史人物之间的重名,即同名同姓的情况,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例如,当时有三个历史人物叫“李丰”。其中,第一位李峰是袁术的部长,东汉末年被曹操杀害;第二位李峰是魏国大臣。高平陵变更后,李峰参与了废除司马师的计划,事情被揭露,被司马师删除;第三位李峰是蜀汉大臣李燕的儿子,即蜀汉。
[img]167938[/img]
与此同时,就作者今天想说的“李毅”而言,也出现了重名的情况。汉末三国时期,有两位名叫“李毅”的历史人物,一位是益州牧刘章的下属,另一位是东吴的将军。接下来,让我们来谈谈这两位名叫“李毅”的历史人物。
一、李异(刘璋下)
一方面,根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李异是益州牧刘璋的下属。当然,对于李异来说,当时隶属于刘章的征东中郎赵军。
刘章在位时,沈弥、娄发、甘宁等人发生叛乱。叛乱失败后,甘宁等益州将领逃往荆州,投靠刘彪。刘章得知这一消息后,将赵强封为征东中郎将,带领军队攻打荆州牧刘彪。当然,赵强并没有打败刘彪,而是借此机会聚集士兵起兵造反,与刘章争夺益州牧的保障。
公元200年,赵敏首先与荆州牧刘表合作,鼓励他停止与益州的战斗。随后,赵敏与益州当地士族合作,起兵造反。然而,尽管赵敏有积极的想法,但他还是动员了许多县。然而,赵敏的叛乱仍然得到了刘章的平静。被刘章击败后,赵敏逃入江州。不久之后,赵敏遭到庞乐和李毅的反击,被打败并杀害。
从这个角度来看,李毅杀死了赵毅,这自然帮助了益州牧羊人刘张。然而,在赵毅的混乱平静下来后,李毅没有相关的历史记录。例如,当刘备后来攻击益州时,没有李毅率军抵抗刘备的记录,这意味着李毅很可能在公元212年前去世。
二、李异(东吴武将)
[img]167939[/img]
另一方面,对李异来说,是东吴的武将。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鲁迅派将领异、谢靖等将领3000人,击败蜀汉将领詹晏、陈凤。在这场战斗中,李异率领水师,谢静率领步兵,切断危险。此后,李异等东吴将士再次进攻房陵太守邓辅,南乡太守郭睦,均取得胜利。作者认为,李异在东吴偷袭荆州的战役中,显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这场战争中,东吴不仅占领了荆州,还杀死了蜀汉五虎将领关羽。
因此,关羽被杀,荆州丢失,刘备于公元221年开始征服东吴,从而发动夷陵之战。据《三国志》等史料记载,夷陵之战爆发后,刘备派将军吴班、冯习、张南率领约3万人(后期沙摩柯等五奚蛮夷加入,总兵力应达5万人)为先锋,夺取峡口,攻入吴境,在巫地(今湖北巴东)击破吴军李毅、刘阿等将领,占领归归。为了防止曹魏的袭击,刘备派镇北将军黄权驻扎在长江北岸,派遣马梁到武陵,争取当地部落领导沙摩柯与蜀汉军队作战。
因此,很明显,在夷陵战役初期,李异面对蜀汉大军,可谓吃了败仗。然而,到了公元222年,陆逊仔细分析了蜀吴双方的情况,选择坚持下去,消耗了蜀汉大军的士气。在这种情况下,鲁迅采取了火攻的策略,最终击败了刘备,赢得了夷陵之战。至于将领李异,他也跟随鲁迅追击蜀汉大军,以弥补他的成就。当然,夷陵之战后,《三国志》等史料中没有李异的相关记载,也就是说,自然也没有明确的结局。
三国时期名叫李丰的历史人物的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