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敦儒,字希真,号岩沟,又称伊水老人、洛川先生,宋代名词人。他曾被称为“诗俊”,与“诗俊”陈和义等人并称为“洛中八俊”。 。下面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朱敦儒早年隐居在家乡洛阳,以清高自许。他家境富裕,经常闲逛,寻找名山大川。在后来的词作中,他对这段浪漫快乐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回忆。例如,他在《雨中花》中写道:“当年故国得意,射麋上苑,走马长梓。赤县神州是葱葱的佳气。好景何曾虚过?胜友是处相留。向伊川雪夜,洛浦花朝,占断狂游。还有一首《临江仙》中也有这样一句话:“生长西都(洛阳)逢化日,行歌不记流年。花间相过酒家眠。乘风游二室,弄雪过三川。”
朱敦儒轻浮傲慢,鄙视权贵,不愿意进步。他经常用梅花来形容自己,说他不会和群芳争艳。然而,他的名声仍然传入朝中。宋史文苑传说他:“志行高贵,虽然有朝野的希望是为了布衣。”靖康时期,宋钦宗曾经叫他去汴京,想任命他为学官。他坚决拒绝,说自己:“麋鹿的本性,自乐闲散,爵禄不愿意。”(宋史文苑传)
[img]167510[/img]
回到家乡后,朱敦儒写下了著名的《鹧鸪天·西都作》:
我是清都山水郎,天教懒慢带疏狂。曾批给雨支风券,累奏留云借月章。
诗万首,酒千杯。几次看到侯王玉楼金阙慵懒归来,插梅花醉洛阳。
这个词可以说是他前期词的代表作,也是他前半生态度和抱负的集中体现。他以“斜插梅花,骄傲侯王”的山水郎为己任,“玉楼金阙慵懒归来,插梅花醉洛阳”。他的轻浮和骄傲表现得淋漓尽致。
金兵攻占首都,朱敦儒也带着家人南下避乱。经过一段时间的流离失所,南宋朝廷终于站稳了脚跟。绍兴两年(1132年),有人向朝廷推荐朱敦儒,称朱敦儒有“经世之才”。宋高宗下令任命他为右迪功郎,并敦促他在临安任职。
朱敦儒不愿意去,但在许多亲戚朋友的劝说下,他勉强应诏前行。到了临安,他被赋予进士背景,并被授予秘书省官职。不久,他还担任了兵部郎官,并被调到两浙东路提点刑狱。
后来,朱敦儒发表了一些主战言论,与其他主战派大臣一起被主战派弹劾,被免职。于是,朱敦儒退居嘉禾。
朱郭儒的名字很有名,诗歌也很好。晚年,他当权,喜欢提拔和任命一些文人墨客来粉饰和平。而且秦桧的养子秦瑜也喜欢诗歌,所以秦桧先任命朱敦儒的儿子为删除官,然后推荐朱敦儒为红路少卿。
[img]167511[/img]
朱敦儒改变了前半生的清高与叛逆,应召来临安。宋史说他“其节不尽”。有人认为他晚节不安,写诗讽刺他说:
少室山人长时间挂冠,不知何故到长安。
现在纵插梅花醉,王侯可能看不到。
当然,这样批评朱敦儒是不公平的。正如周必大在《二老堂诗》中所说:“其实,希真总是爱他的儿子,但他害怕逃跑。他负担不起,认识他的人也很怜悯他。”朱敦儒不得不在权力强大的秦桧面前做这个少青,因为他害怕儿子受伤。
这时,他的心是极其痛苦的。他在一首《临江仙》中写道:
一场可笑的颠倒梦,元来就像浮云。尘劳是最相亲的。忙到夜,过腊又逢春。
流水滔滔无住处,飞光忽西沉。世界上谁是百年人?个中必须着眼,认出自己的身份。
这是他历经沧桑后的自我安慰之词,“勉作旷达狂之言,用来自解”(薛励若的《宋词通》)。朱敦儒一生寄情山水,无意在官场,最后却因为当官而被误解和嘲讽。这不是“颠倒梦”吗?但他说,世事浮云,为什么要在意这些尘劳俗务,只要能把握住自己对生活的态度,“认出自己的身份”。
朱敦儒:一生无意在官场,最后因为当官而被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