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也是萧何,失败也是萧何”是对西汉建国英雄韩信一生的经典总结。后来,事情的成败都是由同一个人的行为造成的。这是我今天要讲的故事。
韩信的一生可谓波澜壮阔。他赢得了许多战争,帮助刘邦赢得了世界。他被后人称为“兵仙”。几千年来,几乎没有人能脱颖而出。
萧何也是刘邦的得力助手。在命运的安排下,萧何遇到了韩信,并推荐了韩信。因此,韩信鲤鱼跃入龙门,成为将军。世界是无常的。最后,萧何策划了韩信的死。
假如成败都是一个人,或一件事,就会被称为“成也萧何,失败也萧何”。
韩信的伯乐是萧何
[img]167222[/img]
韩信出身普通,即使他有才华,即使他充满野心,但在遇到萧何之前,他也在乱世中流离失所。
为了一口吃,韩信只能在亭长家蹭饭。当亭长夫人赶出来时,韩信去河里钓鱼以满足他的饥饿感。幸运的是,有漂母帮忙,他勉强活了下来。
好马需要伯乐,人才也需要伯乐。如果韩信没有遇到小何,他的能力只能埋在茫茫人海中。在项羽营,韩信多次向项羽提出建议,但得不到回应,于是韩信再次投奔刘邦。
事实上,在遇到萧何之前,韩信还有一个贵人,那就是夏侯婴。在刘邦军中,韩信不知何故犯了错误,不得不被杀。行刑前,韩信喊道:
“上不欲就天下?什么是斩壮士?”
碰巧夏侯婴在场,看到韩信相貌堂堂,就释放了,并把韩信推荐给刘邦,对此刘邦并没有太当真,只给了韩信一个治苏都尉。
之后,韩信遇到了小何。经过一番交谈,小何发现韩信是一个无法满足的英俊天才。小何正要把它介绍给刘邦,但他得到了韩信逃跑的消息。
虽然韩信充满了战略,但刘邦不知道,“良禽选木而栖,贤臣选主”。韩信有意识地失去了才华,想换个东家,于是韩信成了逃兵,这在秦末乱世很常见。
作为刘邦的得力助手,萧何自然要为君主选贤任能。看到韩信逃跑,萧何来不及跟刘邦打招呼,骑马追了出去。当时萧何是汉军的宰相。刘邦以为萧何也是逃兵,急得差点哭出来。
两天后,萧何才回来,韩信也被他追回来了。萧何解释了原因,并将韩信介绍给刘邦。从那以后,韩信变得强大起来。在短短几十年的生命中,可能有机会取得成功,也可能没有机会。如果是这样,机会可能只有一两次。一旦你没有抓住机会,后悔就太晚了。
如果萧何不追韩信,韩信可能会埋在历史的尘埃中,再也没有出头之日。对于韩信的事业,萧何既是伯乐又是恩人。
萧何为吕后出谋划策,坑死韩信
[img]167223[/img]
命运多舛,世事艰难,再大的英雄也有马失前蹄的时候,再强的谋士也难免会出错,包括韩信。
韩信在战场上克服困难,没有失败,无论战斗有多困难,在他手中,可以把腐朽变成魔法,但韩信只通过军事,没有权力。
刘邦统一世界后,韩信成了另类。一方面,在战场上,韩信有野心,甚至没有执行刘邦的命令。刘邦怎么能放心这样的人呢。另一方面,韩信并不安分。被贬为淮阴侯后,他总是想东山再起,所以他被抓住了。
韩信联合巨鹿郡守陈晨,要颠覆汉朝政权,陈晨负责从外部起兵,韩信负责内部接应,来个里应外合:
“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对吕后。”
造反这种事情,关系很大,成功的基本条件是保密,但是韩信的一个家丁,曾经和韩信结仇,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吕后。
当时刘邦率兵讨伐陈晨,京城只有吕后和王子坐镇,吕后阴狠多余,但计谋不足,于是吕后找萧何商量:
“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而来,言尚已死,列侯群臣皆贺。”
萧何给吕后出了一个主意,那就是谎称陈晨已死,以庆祝的名义召来韩信。韩信以前在家称病,不想去,但萧何劝道:
“虽然你病了,但事情很重要,你最好振作起来。”
听了萧何的话,韩信才进了陷阱,韩信在战场上的一技之长,却在权力场上无法发挥,就这么容易成为阶下囚。
未经刘邦同意,吕后在长乐宫杀死了韩信。韩信虽然被吕后杀了,但这一切都是小何策划的。俗话说,一个知己存亡,两个女人生死。
为什么萧何前后变化这么大?
作为汉初三杰之一,萧何为汉朝的建立做出了巨大贡献。萧何的影子在汉朝的统治制度中随处可见。即使在人们眼里,萧何也一直以亲民的形象向人们展示。
[img]167224[/img]
萧何主要负责后勤工作。刘邦在前线作战。萧何提供粮草和军队,这是对刘邦最大的依赖。萧何在关中人民心中享有很高的声誉,这引起了刘邦的怀疑。因此,萧何甚至不得不通过自我污染来拯救自己的生命。
萧何是韩信的伯乐,也是韩信的好老师和好朋友。当初萧何把韩信介绍给刘邦,主要是因为看中了韩信的能力。
事实上,如果没有韩信的加入,楚汉之争的结果是不可预测的。刘邦可能还在蜀国。正是因为韩信的善战,刘邦才赢得了世界。
萧何有心要害韩信吗?
当然,答案是否定的。韩信为汉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萧何还没来得及高兴,这给他的脸增添了光彩。
然而,韩信心不愿意与陈晨谋反,导致吕后杀死韩信。吕后是一个国家的女王。就连刘邦也帮不了她,小何只是总理。吕后让他制定计划。小何敢做吗?
一开始,刘邦想废太子刘英。吕后一时没有主意,就去找张亮帮忙。张亮知道明哲保身、兔死狗烹饪的道理,但他不得不再次出头帮助吕后提出建议。
萧何所面临的情况是一样的。如果萧何不帮助吕后,后果可想而知。即使是为了他的家庭,萧何也别无选择。世界上没有完美的东西,也不可能成就完美的人。皇帝和将军也是如此。他们站得越高,摔得越惨。从头到尾真的很难。
然而,如果萧何能像东德士兵一样,当有人爬过柏林墙时,将枪口抬高10厘米,也许没有人会说他不地道。
毕竟当时韩信说汉王(刘邦)曾许他三不杀-见天不杀,见地不杀,见铁不杀,试图救命。
结果还是萧何给吕后出了主意,打破了韩信的三不杀...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这句话背后,有什么样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