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乾隆皇帝的生活非常感兴趣的朋友们,带来了详细的文章供您参考。乾隆还活了三年。乾隆三年来仍然掌权。乾隆三年来做了什么?
乾隆皇帝写了成千上万首诗,他最崇拜的人物是康雍乾盛世的创始人康熙皇帝。为了表达对祖父的尊重,洪丽把历史上最长(61年)的皇帝的王冠给了康熙皇帝。他准备在位60年(85岁),将“退休”。在太上皇帝的岁月里,他也成为了“十一全老人”!
君无戏言,85岁的老皇帝乾隆在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亲临太和殿,向36岁的太子、15岁的皇子授予国玉玺。第四年刚过去两天,也就是嘉庆四年正月初三(1799年2月7日),乾隆皇帝在养心殿去世,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帝,寿命最长。事实上,乾隆的禅宗位置并不像宋高宗那样真诚,而是给康熙皇帝一张面子,表现出孝顺,履行承诺。乾隆皇帝自然不会像主父、唐玄宗、宋高宗等君主那样完全放手。乾隆对权力有很大的控制欲,他是归政不归权,那么他在做太上皇期间做了什么呢?
[img]166781[/img]
乾隆禅位
一、他向天下透露,清朝不是儿皇帝的天下,而是太上帝的天下。
禅宗位置后,乾隆没有“搬迁的喜悦”,仍然住在只有皇帝才能住的心殿里。他花了很多钱建造的“养老院”宁寿宫对他来说是一种装饰。嘉庆皇帝继续住在东宫玉清宫。乾隆皇帝仍然像在位时一样处理各种政府事务,嘉庆皇帝必须接受他的训练。嘉庆皇帝只能忍受,乾隆皇帝的理由很充分,都是为了你好,我站在最后一个岗位上,帮助你上马。他说:
“军国大事和就业行政大端”,他“怎么能置之不问,依然亲自指教呢?后代皇帝日夜听我的指示,知所遵循,以后不会犯错,这不是世界的福气吗?”
在过去的四年里,“嘉庆年”只被宫外的人使用。乾隆六十一年用于宫内。乾隆六十二年、乾隆六十三年、乾隆六十四年,清高宗仍自称“我”。所有的政令都需要加盖皇帝的印章才能实施。乾隆皇帝仍然亲自处理一些重要的权力,如批评奏折和任免官员。
[img]166782[/img]
乾隆皇帝和嘉庆皇帝
乾隆帝禅位半个月后,他在圆明园召见属国使臣,宣布:“虽然我归政于皇帝,但我还是要做大事。”
乾隆为什么不放权力,当太上皇不香?
在人们的想象中,当太上皇帝退居二线时,他可以放下繁重的政府事务,享受老年生活。事实并非如此。历史上有多少太上皇帝在权力下放后幸福地度过了晚年?
虽然刘邦的父亲刘太公是太上皇,晚年很幸福,但他根本没有当过皇帝。他是一个乡下老人。当他的儿子来的时候,他不得不用扫帚迎接他。他根本没有权力,所以他不能放权。那些活着放权的人,李渊是被逼的,他在人生的最后九年里,活得憋屈窝囊,只是不停地生孩子,大概是想补偿的“多子多福”吧。太上皇唐玄宗被软禁,近侍被流放,他战战兢兢地郁郁结束了。他不想重蹈覆辙,于是他向唐玄宗的父亲唐瑞宗学习,让位不放权。
二、学习康熙皇帝举办的盛大千老宴
所谓千老宴,就是在皇帝过生日的时候,免费宴请德高望重的乡绅老人(基本上是名臣)为自己祝生日。乾隆皇帝是一位热闹好面子的皇帝。他崇拜他的祖父。他在整个清朝举行了四次老年宴会。原创者是康熙皇帝。他在一生中举行了两次。乾隆皇帝效法自己爷爷也举办了两次千年宴,其规模比清圣祖大,他没有给康熙皇帝“面子”。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六,他在乾清宫举办了一场前所未有的老年宴会,邀请了3000多名60岁以上的老人参加宴会,安排了800多张桌子。“入宴者赠送如意、寿杖、朝珠、丝锻等物品,盛况非凡,礼仪繁文缛节。”
[img]166783[/img]
千叟宴
嘉庆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以太上皇的名义,乾隆皇帝邀请70岁以上的老人在宁寿宫皇极殿举行了第二次千年宴会。三天后,乾隆在宁寿宫皇极殿再次举行“千年宴”。有3056名老人被邀请到席,“他们的仪率大多是旧的,但盛事的事实在他们面前是有加的”。90岁以上的人被邀请到御座前,赠酒、赠拐杖等。百岁以上赏六品顶戴,90岁以上赏七品顶戴。
三、镇压白莲教起义
乾隆皇帝退居二线,与“老爱卿”举行千年宴会后不久,他收到了一份“礼物”。白莲教起义爆发,这是清代中后期最大的农民起义。乾隆皇帝成为太上皇后赶上了它。起义由湖北枝江、宜都的张正谟和聂杰仁率先发起,各地教徒纷纷响应。
乾隆皇帝迅速命令湖广总督毕远、四川将军观成、湖北巡抚惠龄、西安将军恒瑞等。然而,女汉子首领王聪儿率领军队避开事实,打击事实。
乾隆平叛了三年,多次动员军队镇压,为镇压叛乱白花花花了1.2亿两银子。王聪儿和姚志福跳崖而死,王三槐被生擒。乾隆皇帝非常兴奋。他吹嘘自己“武功十全之外”,“成就了巨大的成就”。他不说自己是“十一全老人”!
现实是残酷的,历史不是。白莲教的余部并没有给乾隆皇帝面子,但他仍然兴风作浪。六年后,乾隆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白莲教的残部被消灭了。原因是乾隆时期(包括太上帝时期)太奢侈,官员太腐败,尤其是宠物官员和小沈阳的善权结党,使整个清廷更加腐败。
四、修乾清宫、交泰殿等。
不,当白莲教起义受到轰轰烈烈的镇压时,这位太上皇也不忘大兴土木,修建楼堂馆所。当然,这也是事出有因,都是太监造成的。
那是乾清宫太监郝世在嘉庆二年(1797年)十月造成的灾难。他不是大内总管,只是个火炉工。日复一日地在枯燥的火炉里工作,没有前途,不禁郁闷。一天晚上,他看着火盆里闷热的木炭就在附近倒下。谁知道,乾清宫和交泰殿发生了火灾,乾清宫被火灾烧毁,宫内物品损失严重。原来他倒在楠木附近。乾清宫是明末著名的“红丸案”和“移宫案”,也是崇祯皇帝写下绝命诏书的地方。
[img]166784[/img]
乾清宫正大光明殿
大门的火灾影响了池塘里的鱼,附近的昭仁殿和宏德殿也受到了影响,没有幸免。幸运的是,乾隆皇帝在泰殿储存的25枚象征皇权的玉玺被太监救出。它们被用来颁发圣旨,并在入学时公布皇名单。然而,宫殿里的大量文献和珍贵书籍都变成了灰烬。乾隆皇帝的圣旨急需修复。我们今天看到的交泰殿在嘉庆修复了两年。
[img]166785[/img]
和珅被迫上吊
“乾隆六十四年”(1799年)正月初三(公历2月7日),89岁的皇帝弘历不情愿地闭上了眼睛。他的时代已经过去,嘉庆皇帝亲政,很快上演了一部悲喜剧《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了》。乾隆皇帝一生都有一张好脸蛋,最爱和珅。当他的骨头不冷的时候,他的儿子这样做了,可以说他没有脸。
乾隆退位三年后,他仍然掌权 乾隆做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