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上,自从皇帝制度出台以来,对王位的争夺从未停止过。有些人与外人竞争,但更多的人与自己的家人竞争。可以说,有无数的父子、母子、叔叔、侄子和兄弟争夺王位。整理了相关内容。我想知道我是否能帮助你扩展一些知识?
唐初,秦王李世民为夺取王位,不惜发动“玄武门之变”,杀死亲兄弟。清朝康熙晚年,发生了著名的“九子夺权”事件,导致太子胤仁二次被废,许多王子反目成仇。在封建社会,皇权凌驾于一切之上,为了夺取王位,发生了无数流血事件。然而,在历史上,虽然一位皇帝通过政变夺取了王位,但他并没有承认自己是“夺取”,而是说他拿回了应该属于自己的东西。皇帝是明英宗朱祁镇。
明英宗朱祁镇是明朝最特别的皇帝。他一生创造了三大记录。第一,他是明朝唯一被俘的皇帝;第二,他是明朝唯一的皇帝;@ 他是明朝唯一一位两次登基的皇帝。然而,这些记录并不意味着他是一个伟大的皇帝,这种“被俘”、“失位”、“复位”的过程正好证明了他命运的坎坷。
[img]165983[/img]
作为明朝的第六位皇帝,明英宗9岁登基,当时朝中有“三杨”辅政,政通人和。明英宗长大后,“三杨”逐渐逝去,明英宗开始宠爱宦官。公元1449年,在太监王震的愚弄下,明英宗带领明朝50万军队征兵瓦拉(蒙古部落)。结果,他的指挥不当,发生了“土木堡变化”。明朝遭受了巨大的损失,明英宗也成为了囚犯。当时太子朱见深只有两岁。无奈之下,孙太后、兵部侍郎于谦等人推荐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钰登基为帝,改元为景泰,历史上被称为明朝宗。明代宗登基后,任命主战派大臣,力挽狂澜,最终打败瓦拉,接回明英宗。
此时明英宗被尊为“太上皇”,失去了帝王的权力,被弟弟明朝宗囚禁在南宫。七年过去了,明朝宗病重。明朝的未来是黑暗的,明朝宗没有儿子。最后,以石亨、曹吉祥、徐有贞为首的投机大臣秘密控制了长安门和东华门,强行撞开了南宫的大门。明英宗吓得冷汗直流。他以为有人想杀自己。最后,他得知石亨和其他人想带他出去复辟。明英宗很高兴。第二天,大臣们突然发现,坐在法庭上的皇帝变成了太上帝。直到那时,他们才意识到明英宗已经复位了。
明英宗第二次登基,主要靠石亨、徐有贞等人趁机撞开南宫之门,因此又称“夺门之变”。明英宗复位后,弟弟明朝宗贬为Xi王,弟弟很快去世。明英宗非常感谢那些冒着杀头危险接管登基的英雄们,并给予了重用。不仅如此,为了拉帮结派,石亨、曹吉祥等人谎报了4000多人的名单,称这些人都是在“夺门之变”当天做出贡献的“英雄”,大肆镇压明朝时期的英雄,于谦等人被杀。
[img]165984[/img]
四年后,曹吉祥、石亨等人因犯罪被杀。明英宗再次询问了夺门当晚发生的许多细节,终于明白这些人当天纯粹是投机。当晚,兵部尚书于谦、官部尚书王志等人建议朱见深(明英宗之子)为王子。石亨等人认为,如果是这样,他们将没有任何贡献,所以他们选择冒险接受明英宗的复位。明英宗得知真正的“夺门”过程后,曾经很尴尬,原本以为自己是命运所归,最后才知道,只是机会巧合。
当时内阁首辅李贤明白了明英宗的担忧。他对明英宗说:“就算没有石亨等奸臣,陛下也会重新登上大宝。陛下拿回了自己的王位,为了展现陛下的正统,以后就不应该用‘夺门’了,我们本来就不是抢了。明英宗一听,觉得很有利,便下令,从现在开始,无论是奏折、实录还是其它公文,都禁止出现“夺门”二字。从那以后,“夺门”这个词成了明英宗更忌讳的词,士大夫们不敢提及,明英宗本人也对这两个词有着深刻的忌讳。
事实上,在明英宗被俘期间,瓦拉人临城下。如果明朝宗没有带领人们坚决抗击敌人,赢得“北京保卫战”,明朝早已成为“靖康之耻”的后尘。必须承认明朝宗为明朝做出了贡献。至于明英宗第二次登基是否“夺门”,后来的历史书早已定性。
为什么明英宗朱祁镇回避夺门这个词?真相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