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和被废除,孙霸被杀,孙权的其他三个儿子都不是成年人。孙权选择了7岁的孙梁为新王子。有兴趣的读者,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当时,东吴政权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上面是老皇帝,下面的精英几乎被冲走了,后面是一个不懂事的接班人。万一孙权死了,幼子空朝,如何抵御政治风暴?在人生的最后几年里,孙权也意识到孙亮幼弱,以后难以掌管大局,故意恢复废太子孙和的地位。他想从流放地召回孙和,委托后事。关键时刻,全公主、宗室孙俊、孙弘等人强烈反对。看到家人和朝臣反对,孙权终于放弃了召回孙和的想法。在太元二年(252年)的第一个月,孙和的表面待遇有所改善,被称为南阳王。但被护送到长沙居住。
[img]163240[/img]
孙和被完全边缘化暗示着东吴后孙权时代权力结构调整已经开始。全公主在阴险中占据核心地位。即使在支持孙霸争夺王子地位的时候,整个公主也留下了一只手。一方面,她没有露面,而是让全家的孩子站出来执行自己的意志;另一方面,我看到孙权喜欢孙亮,把家里的另一个年轻一代嫁给了孙亮,接了一个娃娃吻,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孙霸倒台了,全公主安然无事。之后,全公主与被视为远房亲戚的孙俊勾搭成好,暗中介入了东吴的权力格局。如她反对孙和复位。
就是看中了孙亮未来年轻可欺的特点。
孙权对家庭内部斗争不太了解,自然也没有看到爱女的险恶意图。
[img]163241[/img]
太元二年(252 2000年4月,孙权去世。孙亮继位,诸葛恪执政。诸葛恪是一个各方面都能接受的人,但他不是一个强大的人。东吴的真正掌权者是整个公主。
诸葛恪是孙和妃子张的叔叔。诸葛恪上台后,张妃希望能改变自己和丈夫的处境,于是派太监陈迁到建业上书,顺便问候诸葛恪。两人嘀咕后来诸葛恪对陈迁说∶告诉张妃,我一定要让她过得比别人好。这句话不小心泄露了出来,引起了全公主等人的反感和防范。再加上诸葛恪有迁徙首都的意思,将首都从建业迁往武昌。诸葛恪已经开始修复武昌的宫殿,民间传说诸葛恪有欢迎孙和为君的意思。一群公主敏感的神经被感动了,决心推翻诸葛恪的主政。后来诸葛恪在政变中被杀。孙和的末日也来了。孙军夺走了孙和的南阳王玺绞。贬居他到新都去。
又派遣使者赐死孙和。自杀前,孙和与张妃说再见。张妃哭着说:夫妻吉区应该随之而来,我不会一个人住。她也自杀了。孙和夫妇的自杀引起了相当大的哀悼。
孙亮时期的东吴政治是整个公主的幕后政治,孙亮很快就被废除了会稽王。孙军和全公主推出了孙权的第六个儿子孙休为皇帝。孙休在位七年,孙军和全公主也在政治斗争中被杀干掉群臣推荐废太子孙和儿子孙皓继承王位。孙和时来运转,儿子登基第一年就被追溯为文皇帝,改葬明陵。在孙和陵墓中,东吴朝廷设立了200个园邑,任命官员常年奉守。孙和算是得到了迟到的帝号。
孙和被废太子背后的原因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