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还不明白:清朝和李自成的读者会给你带来详细的介绍。让我们往下看~李自成多次被明朝打败,可以再次翻身。当李自成与满清作战时,他失败了。为什么李自成再也没有翻身?
在明朝的灭亡中,李自成是一个不可避免的人物。崇祯登基第二年,李自成在陕西举旗造反。他们来来往往,打了16年,崇祯终于在煤山上吊自杀。
[img]162913[/img]
李自成打明朝,可以说是打不死的小强。他被清军包围了好几次,走投无路。最糟糕的一次,他带领17人躲在山里逃跑。然而,每一次失败都不会影响李自成的卷土重来。最后,李自成终结了大明江山300年。
但奇怪的是,李自成打明朝,能翻几次再战,为什么在与满清的战斗中,一次被打趴下?
一、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军战斗力不强
李自成率领的是农民起义军,从装备后勤到军事素质,都无法与正规军相比。即使明末军备松弛,对付起义军也绰绰有余。这就是为什么起义军在早期多次被明军打败的原因。
[img]162914[/img]
1634年,陈奇瑜总督围剿五省起义军,将起义军困在车厢峡。这场战争几乎摧毁了起义军的高层人物。当时,闯王高迎祥被活捉送往北京斩首。李自成靠贿赂陈奇瑜的亲信逃脱了灾难。
1637年,杨思昌提出了“四面六角,十面张网”的战略,多省协同作战,防止起义军在各地游荡。仅仅两年时间,起义军就被迫绝望。张献忠投降,李自成带领义军被击败,带领17人躲在陕西商洛山,逃脱了灾难。
那李自成为什么能反复翻身,最终进入北京呢?
内部党争。在处理起义军问题时,有些人主张招募安全,有些人主张消灭。崇祯作为一名决策者,天生怀疑和犹豫。他经常在关键时刻做出错误的决定,这给了李自成东山再起的机会。
[img]162915[/img]
外部入侵。当时,满清时期不断侵犯明朝边境。此外,内地起义军的混乱使崇祯陷入了两线作战的困境。万历时期的三次征兵中,国力严重丧失,只能从关内调兵到边境与满清作战,这也大大降低了起义军的压力。
灾难性疾病。崇祯年间,灾难性疾病严重,尤其是鼠疫的肆虐。崇祯十六年,死于鼠疫的人数达到五分之一,仅北京就有1万人死亡。
在李自成破城之前,北京的战马不到1000匹,城里的士兵也从10万锐减到了5万。幸运的士兵也面黄肌瘦,早已失去战斗力。疫情是李自成如此轻易进入北京的很大一部分原因。
[img]162916[/img]
二、李自成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李自成的农民起义取得了进步。李自成的叛乱没有问题。问题是他无法建立一个新的王朝。李自成只是取代了腐朽的政权,但没有建立更好的政权,而是带来了更黑暗的制度。
人们真的很喜欢“闯王不吃饭”的口号,但起义军也想吃饭。李自成的套路是打土豪分财产。比如洛阳的福王朱常勋被李自成抢走了。这种行为确实可以在短时间内赢得人民的心,但一个成熟的政权必须有一个完整的税收制度。李自成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导致了巨大的财务问题。起义军总是缺钱缺粮。
[img]162917[/img]
三、起义军没有稳定的后方根据地
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一直处于流动性战斗中,占领了一个地方,没有建设占领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此外,明军多次击败几乎全军,导致大顺政权建立后,没有稳定的后方基地。在与清军的较量中,大本营西安也很容易被清军赢得,这暴露了后方不稳定的缺点。
让我们来看看满清时期,明朝廷和李自成都没有遇到任何问题。女真部落的人在马背上长大,擅长战斗。努尔哈赤后来设立了八旗,进一步提高了清军的战斗力。
与李自成不同的是,满清一开始就笼络着被李自成抛弃的乡绅,皇太极也以中原王朝的官僚制度为模板,建立了清朝。
[img]162918[/img]
没有战略深度,没有后勤保障,吴三桂被迫投降满清,山海关之战导致李自成全面崩溃。
明朝被李自成摧毁,南明朝的小朝廷还没有形成。这时,满清的对手只剩下李自成,他可以集中力量追赶和战斗。李自成在山海关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精锐受损,无法重组。
李自成可以在明朝的失败中站起来 为什么满清一败就趴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