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亲王胤祥是清朝的大臣。同时,他也是康熙皇帝的第十三个儿子,也是雍正皇帝的兄弟。我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解释一下。快来看看。
公元1722年12月21日,康熙去世后的第二天,雍正正式登基。同日,雍正晋升十三弟胤祥为和硕怡亲王。从那以后的八年里,胤祥一直是雍正最坚实的手臂。乾隆时期,颐亲王正式被认定为铁帽王,整个清朝影响深远。然而,人们只知道胤祥被康熙圈禁了一段时间,却不知道胤祥的儿子也被雍正圈禁了。
[img]162769[/img]
除雍正(胤祯)外,康熙有30多个儿子,胤祥是成就最高的。当然,胤祥能成为铁帽王,与他自始至终支持雍正有很大关系。早在九子夺权时期,胤祥就是胤祯的铁杆支持者,雍正登基。胤祥被任命为总理王大臣,为雍正的军事、政务、水利、人才培养做出了巨大贡献。令人费解的是,胤祥作为雍正时期的忠臣,在康熙朝并没有太多的出场记录。胤祥36岁时,康熙去世。《清史稿》对胤祥的描述在整个康熙朝只有29个字:
圣祖十三子怡贤亲王允祥。康熙三十七年,从上到陵。自然有巡幸,常从。
后来的学者分析说,胤祥对康熙时期的描述如此简单,以至于雍正故意隐藏。雍正登基后,大量关于胤祥36岁前的记录被删除,以至于后人在编撰《清史稿》时找不到相关信息。问题来了。雍正为什么要这么做?答案是:胤祥被康熙圈禁止。
据《清圣祖实录》记载,胤祥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王子,文韬武略,“精于骑射,发必命中”。胤祥17岁时,和康熙一起去打猎,突然出现了一只老虎。因为老虎离他太近,其他王子都很慌乱,但胤祥并不害怕。他从腰间拔出锋利的刀刃,杀死了老虎,康熙奖励了胤祥。康熙四十七年,太子胤仁被废,胤祥被短暂囚禁一段时间,后来被释放。但在胤仁第二次被废后,胤祥再也没有出现在康熙朝。由此可见,胤祥在此期间可能长期被康熙囚禁,史书没有记载具体原因。在雍正登基之前,胤祥又回来了,但身体状况却不如以前了。
虽然胤祥被雍正视为知己,但他对儿子的安排很奇怪。胤祥甚至要求雍正禁止他的儿子。胤祥有九个儿子,其中只有三个活到20岁以上。他们是长子弘昌(普通儿子)、四子弘娇(直子)、七子弘晓(直子)。
雍正与胤祥的特殊关系,雍正登基后,立即将弘昌封为贝子。在雍正的众多侄子中,嫔妃被封为贝子,弘昌是第一人,说明雍正对胤祥的照顾。但不久之后,雍正下令:
[img]162770[/img]
“弘昌性格愚蠢,从不知道怎么教,伊父怡父亲王奏请圈禁在家”
雍正这句话的意思是:弘昌性格愚蠢,不知道怎么教。他的父亲胤祥特意请雍正下令,禁止弘昌圈在家出门。可见弘昌“性格愚蠢,不知道怎么教”。胤祥担心儿子惹麻烦,主动要求雍正禁止弘昌。胤祥看似残忍,其实用心良苦。
有人说胤祥要求雍正圈禁止弘昌,本质上和康熙圈禁止胤祥是一样的,都是为了磨炼和保护孩子。胤祥死后,雍正解禁了弘昌。经过八年的圈禁,弘昌的性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经意间询问了政治问题。乾隆三十六年去世,享年66岁,是胤祥最长寿的儿子。
尹祥临死前,红娇17岁,红晓才8岁,都是直子,正常情况下,爵位应该给红娇。但胤祥却给雍正上书,请求将怡亲王的爵位传给年仅8岁的弘晓。雍正对这一安排非常满意。红娇已经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力量。尹祥为了防止儿子违反皇权,放弃了洪娇,选择了8岁的洪晓作为继承人,有利于雍正的统治。胤祥这一安排,也是用心良苦。
尹祥,雍正最依赖的兄弟,在雍正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尹祥在雍正谨慎行事,从不敢做任何超越身份的事情,勤奋,相当有名。从他禁止长子洪昌的圈子里,放弃了他的儿子洪明的安排,可以看出,尹祥煞费苦心地拯救了他的家人。
胤祥被康熙圈禁,为什么儿子被雍正圈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