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出生在草根,白手起家,推翻了元朝,建立了明朝。除了朱元璋自身的强大能力外,他还离不开他手下的一批名将。我整理了一下。现在我给你一个详细的解释。快来看看。
明初,一位将军被称为“双刀王”。他手里拿着一把短刀,横着战场。就连朱元璋手下的第一个凶猛的将军也直言不讳地说:这个人是一个凶猛的将军。这个人的名字叫王比。自从朱元璋与世界作战以来,王比一直在战场上闻名。朱元璋被称为皇帝后,王比被授予定远侯。与武定侯郭英一起,他被称为朱元璋的“左右宿卫”。
加入红巾军后,朱元璋被郭子兴派往定远开辟新的“根据地”。朱元璋带着24名心腹战来到定远,听说当地有一个叫王碧的壮汉,他召集村民保护村庄,非常勇敢。朱元璋亲自去见他,王毕见朱元璋器宇不凡,便投奔朱元璋。从此,成为朱元璋的宿卫亲将,与郭英一起,负责朱元璋的贴身安全。后来,王毕必参加了朱元璋参加的所有战斗,根据《明史》的记载,王毕没有失败。
[img]161930[/img]
鄱阳湖之战期间,朱元璋的兵力不如陈友谅。他派王碧带领200水军充当敢死队,埋伏在陈友谅的唯一道路上。当陈友谅的船刚出现时,王碧和其他人就杀了它。首先,他们混乱了陈友谅的立场,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陈友谅灭亡后,朱元璋攻打张士诚,张士诚城破的那一天,常遇春从西门包围。张士诚做了一场困兽之战,经常遇到春这边的紧急情况,连忙喊道:“王毕在哪里?这时,王碧突然杀出,挥动双刀砍伤张士诚的坐骑,张士诚几乎被王碧一刀砍死。
王邈一生参加过200多次战斗,其中最著名的是洪武21年的“钓鱼儿海之战”。朱元璋派蓝玉北伐,王邈为副将。明朝大军到达钓鱼儿海时,抬头望去,茫茫草原上没有蒙古人的踪迹。蓝玉气馁了,打算班师回到朝鲜。这时,王邈停止了说:“我等了10万人,深入漠北,没有见到敌人的班师。我何必复活?”蓝玉觉得王邈说的有道理,就不再提班师了。
后来,王比建议军队挖地作为穴位,隐藏起来,发现了蒙古军队。王毕亲为先锋,带领下属奔袭80里,突袭蒙古大营,蓝玉大军随后赶上,一起掩杀。在这场战争中,只有元主和王子带着十几个人逃跑,共俘虏士兵7万人,后宫嫔妃3000多人。这是最成功的北伐,也是蒙古人的“靖康之耻”。这场战役是蓝玉指挥最著名的战役,但有一半的功劳属于王碧。
然而,尽管王碧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他与蓝玉密切相关。最后,蓝玉案爆发后,他被朱元璋盯上。朱元璋摧毁了蓝玉三族,命令冯胜、傅友德和王碧回到北京。大家都知道这件事不好。王碧对傅友德说:“皇帝年纪大了,杀心很重。只有我们几个开国将军。当我回去的时候,我会死的。然后我哭了。”但王碧并不打算叛乱。
[img]161931[/img]
回到北京后,王颉看见侍卫背着傅友德的头出来,王颉知道自己被杀已无法挽回。王毕赶紧给儿子写信,告诉儿子,不管发生什么事,都不能造反。然后朱元璋召见了王比。王比对朱元璋提出了一个小要求。王比说:“陛下害怕的只是我等待的领军人才。我毫不犹豫地死了。请放开我的儿子,他们可以继续为明朝效力。”朱元璋听到王比的要求,突然觉得王比是个懂事的人。他笑了一会儿,霸道地说:“正是我的意思!”
王毕死后,朱元璋没有杀死他的家人,朱元璋还为王毕立碑,并将他的儿子封为安远侯。从这个角度来看,王碧很聪明。他知道朱元璋杀了他,不是因为他和蓝玉关系很好,而是因为王子朱彪已经死了。朱元璋杀死英雄是因为他害怕这些将军的力量。而王碧的儿子们不足以撼动明朝,为儿子求爱,用个人的死换取全家的财富。在明朝,王颉的子孙多次被重用,成为明朝的世将之家。王毕的结局是:虽然没有好的结局,但似乎是好的结局。
明朝将领王碧一生的成就是什么?他被杀前说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