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龙政变意味着武则天政治生涯的结束。为什么强迫武则天退位的五个人没有一个好结局?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
这场政变是由凤阁侍郎张柬之、栾台侍郎崔玄伟、左羽林将军敬晖、右羽林将军桓彦范、司刑少卿袁恕己发动的反武支唐政变,也被称为“五王政变”。他们五个人全心全意地恢复了唐朝。不幸的是,他们对李贤的期望太高了,所以他们会留下后来的麻烦,比如吴三思和魏后,以至于没有好的结局。
[img]161669[/img]
其中,张柬愤怒而死,崔玄伟病痛而死,敬晖凌迟处死,桓彦范、袁恕己也被李显派使者杀害。《新唐书·桓彦范传》记载:三思而后行,再利用,乃纳崔计,遣周利贞矫杀之。到贵州的利贞,逢彦范,即拴在竹茶上,肉尽,杖杀之,年五十四。《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四》记载:三思而讽太子上表,请夷晖等三族,上不许。中书舍人崔坤三思而后行。辉等异日北归,终为后患,不如遣使矫制杀之。三思问谁能使者,石推荐大理正周利贞。....得晖,果而杀之。
虽然神龙政变重新确立了李唐家族的王朝地位,但他们只杀死了武则天的男宠张昌宗、张易之和他们的党羽。以武三思为代表的武家人毫发无损,仍在朝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外,李显复位后,不顾满堂朝臣的反对,坚持立志勃勃的韦氏为皇后。这两个人没有一个是好茬,都是虎视眈眈的皇位。俗话说“敌人的敌人是朋友”,李显能够重新登上王位,这与张柬之、崔玄伟、桓彦范、袁恕己、敬晖的拥立密切相关。武三思与韦氏形成统一联盟,共同对付他们五人。
众所周知,他们五人在神龙政变后都被封为王,但这不是出于奖励,而是一场阴谋。《资治通鉴·唐纪二十四》记载:“三思与韦后日夜,云上信之下,依靠专权将不利于国家。三思等上画策:不若封晖等为王,罢其政事,外不失尊宠功臣,内实夺之权。上以为然...以侍中齐公敬晖为平阳王,乔公桓彦为扶阳王,中书命令汉阳公张柬为汉阳王,南阳公袁恕自己为南阳王,特进、同中书门下三品博陵公崔玄伟为博陵王。以玄伟检校益州长史、知都督事为主。
这段话大概是说武三思和魏后以专权为由,建议唐中宗封张柬五人为王,但不允许他们参与政治事务。“看似封王,实则削权”,既赏赐功臣以表帝王风范,又掌握实权以防功高震主。唐中宗信任韦氏和武三思。为了取悦韦氏,韦玄贞(韦氏的父亲)不顾大家的反对,破格封王,甚至威胁说:“我把世界给韦玄贞,也没必要,还吝惜一侍吗?“为了拉拢武三思,与武家多次结婚。从这个角度来看,武三思和韦氏很容易成功地诬陷张柬之等人。
虽然五王的悲剧都是武三思和魏后一手策划的,但如果不是唐中宗李显一味亲小人、远贤臣,五王怎么会惨死呢?而且这一切早就有前兆了。一开始,敬晖、桓彦凡等人杀害张易之兄弟后,洛州长史薛季昌曾对敬晖说:“虽然二凶除外,但吕产、吕禄等人物依然存在。成年人应该通过军队杀死武三思等人,纠正王室,安定世界。敬晖也多次向张柬之提起,但张柬之都不同意,后来他解释说:“这应该是皇帝的事。皇帝还是英王的时候,以勇敢著称,我留下了武家的孩子,希望皇帝能亲自锄奸立威。“这样,敬晖就没有坚持了。
为什么强迫武则天退位的五个人没有一个好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