蔺相如 战国时期 曲阳县,河北保定
他最重要的事件有三个:完璧归赵,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赵惠文王时,秦昭王写信给赵王,愿以十五个城市换取“和氏璧”。林相如奉命带着“和氏璧”来到秦国,据理力争,机智周转,终于完璧归赵。公元前279年,秦王和赵王在池池(今河南池西)相遇。他陪同赵惠文王,当面斥责强大的秦国,不辱国体,使赵王不屈辱。因为他的功绩,他被任命为上卿,居官在廉颇之上。廉颇居功自以为是,不服相如,耻居其下,并威胁要羞辱相如。为了保持和谐,不让外敌有间隙,林相如总是回避宽容。林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虚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林相如府负荆请罪,两人成了割颈之交。
魏征 唐朝 580年~643年 河北晋州
魏征以直言不讳而闻名。据《贞观政要》统计,魏征向李世民提出了50次建议,并向李世民提出了11次建议。他一生中的建议多达“几十万字”。他直言不讳地进行了建议,实施了王道,协助唐太宗创造了“贞观之治”,成为“一代名相”,在凌烟阁24位英雄中排名第四。
宋璟 唐朝 663年—737年 河北邢台
宋靖和姚崇一样,是唐代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大臣。唐朝三百年间,被称为“前称房、杜、后称姚、宋”。姚宋在史书上一直并提,并有“崇善应变以成务,京善守文以持正”的赞词。玄宗、宋静等重要官员不断保持稳定的关系,不仅进一步提高了贫困家庭的地位,而且使整个社会表现出积极、乐观、进取的文化氛围。朝野称赞宋靖为“有脚阳春” 。宋静就像一缕春风。她去的地方就像春风。她感到温暖,不为自己的名利而战;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体现了他爱民、爱物的高尚品德。
[img]161342[/img]
李德裕 唐朝 787年—850年 河北赞皇县
经历了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一度入朝为相,被牛李党争相,多次被排挤出京。唐武宗即位后,入朝为相,执政五年。外面熙熙攘攘,内平泽鹿,裁掉冗官,控制宦官,功绩显赫,拜为太尉,封为赵国公。唐武宗认识李德裕的君臣,成为晚唐绝唱。唐宣宗继位后,怕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大中三年十二月(850年),病逝于崖州。历代评价很高,李商隐《会昌一品集》作序时,被誉为“万古良相”。近代梁启超将他与管仲、商鞅、诸葛亮、王安石、张居正并列,成为封建六大政治家之一。
范质 北宋 911年—964年 邢台威县河北
范质性格,爱当面驳斥,让对方屈服。廉洁耿介自持,从不接受各方人士的馈赠,前后优厚的工资奖励常常送给孤寡之人。在室内,吃饭不一样。死后,家里没有多余的钱。范高的侄子范高上奏,请求迁上秩序阶,范质写诗给他,当时人遍为传诵作为劝诫。赵光义评价范质:宰辅能循规矩,慎名器,持廉节,无出质右者,可惜欠世宗一死。
李昉 北宋 925年-996年 河北衡水饶阳县
李琏慷慨温柔,不顾旧恶,相位谨慎,没有显赫的名气。他主张修理契丹,消灭士兵,利用人民。王说:李琏被多逊摧毁了,而不是被张绅污染了,但他不知道。齐贤厌倦了同列,什么也没说。哎呀!君子!非常盛德鄙视加拿大。这三个人都是有名的宰相,可以引年谢事,优游林泉,以此来弥补他的衰老。当他们前进和后退时,他们已经足够了。
[img]161343[/img]
吕端 北宋 935年-1000年 河北廊坊安次
吕端出生在官宦之家,从小就好学上进。 直到道元年(995年),他才成为一名家庭侍郎和同平章事。他升到门口,侍郎和兵部尚书。为了大致的政治知识,我们把简单放在首位。太宗称之为“小事迷茫,大事不迷茫”。太宗死后,吕端挫败阴谋,扶持王子真宗即位,以功加右仆射。
张知白 北宋 ?-1028年 河北沧州
张知白在宰相位置上,谨慎使用汽车服装爵号,没有任何自私。他经常以傲慢和自满为戒。虽然他很高贵,但他诚实节俭,就像一个出身低下的学者一样。脱离等《宋史》:李迪,王曾,张知白,杜衍,都贤相也。
曹鼐 明朝 1402年-1449年 河北邢台宁晋县
明宣宗宣德八年成桂丑科第一进士(状元),正统十二年至正统十四年是内阁首辅。曹奈在内阁工作了十年,“明敏爽朗,临事果断,能言善辩。王震专权,人不敢违抗。杨士奇死后,唯奈仍然可以随意保护他,他说了很多话。”他是暂时的著名大臣。
[img]161344[/img]
李标 明朝 1582年-1644年 河北石家庄高邑县
李彪性格直爽。为了使国家长治久安,使朝廷稳定团结,他敢于直言不讳地告诫君主;为了保护朝内忠诚正直的大臣,他不怕丢官免职。在朝内事务中,每当大臣被诬陷陷害时,总有李彪挺身而出,为之辨别,有时甚至顶撞皇帝。他的正直深受朝臣们的喜爱。
河北省历史上有哪些宰相?他们有什么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