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历史上有许多宰相,
赵戒 东汉 ?年—154年 四川
赵戒公正廉明,不畏强权,将军梁商的弟弟梁让南阳太守时,依靠妹妹梁皇后的宠爱,不奉法。赵戒到州任职,立即弹劾他。迁入河间相时,以冀部难理,整厉威严。任南阳太守时,纠豪杰,同情官员,玩免中官(宦官)贵戚子弟为县令,县长贪污渎职。汉顺帝时,司空郭虔被免职,赵戒特拜司空,名声越来越高。从汉顺帝永和六年到汉质帝第一年(公元146年),赵戒担任司空六年。在此期间,三公中的太尉和司徒改变了几个任务,只有赵戒站了起来。
王珪 北宋 1019年-1085年 四川成都
王贵进士及第,高中榜眼。神宗时拜政事。王贵历仕三朝,典内外制十八年,朝廷大典册,多出其手。从执政到宰相,十六年来,很少有人建明。当他进入宫殿时,他被称为“取圣旨”。;神宗决定后,被称为“领圣旨”;退朝后告诉禀事的人称之为“已得圣旨”。时间称之为“三旨相公”。
[img]161349[/img]
陈尧佐 北宋 963年—1044年 四川南充阆中市
陈尧佐进士及第,授魏县、中牟县尉。咸平初年,潮州通判。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历官参知政事。1037年,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他在水利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为防止钱塘潮,提出了“下薪实土法”;为堵塞滑州黄河缺口,发明了“木龙杀水法”;汾水两岸筑堤种柳防洪。陈瑶佐也擅长书法,喜欢写特大隶书。人称“堆墨书”,因其书法点画肥重。有《潮阳编》《野庐编》《遣兴集》《愚邱集》等。
陈尧叟 北宋 四川南充阆中,961年至1017年
陈尧老宋太宗端拱二年(989年)考中状元,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陈尧老升任宰相,兼任枢密使。陈尧老英姿飒爽,才智过人,玩对明辨,虽然元典机密军马之事,也尽可能详细地记住。他勋劳卓著,皇帝十分器重,曾赠诗答歌。宋代三司官员拖拉成习。历年文书账号,积压如山,拖到七八年。当他认识枢密院时,他会同三司干部集中处毅,迅速处理了21.5万多个积压文件账号,裁减了河北75名冗员,并规定如果以后有积压,就要深入严格处理推迟官员。景德中,陈尧老迂刑部、兵部侍郎,知枢密院事,兼群牧制使,预修国史。
张商英 北宋 1043年-1121年 四川成都
宋徽宗朝官至右相,是北宋末年“介绍新政”的中坚力量,也是佛教的大居士,在中国居士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的哥哥张唐英和侄子张庭坚也是进士。张的“一门三进士”成了新津历史上的一个故事。张尚英直言不讳地说,他敢于劝诫和提倡节俭。即使皇帝从事建筑,他也必须隐藏自己的故事,这已经成为中国廉政史上的一个美好故事。
张浚 南宋 1097年-1164年 四川绵竹市
历枢密院编修官、侍御史等张俊进士出身。苗刘之变时,由于张俊等勤王复辟有功,任知枢密院事。建炎四年(1130年),提出经营川陕的建议,担任川陕宣抚处置使。在川陕三年,虽然在富平战役中大败,但他训练新兵,任命刘子羽、赵开、吴杰等人,也使江淮平静下来。除同平章事兼知枢密院外,都督诸路军马。部署沿江两淮军防御,寻求北伐。淮西军变后引咎求罢。秦桧及其党羽当权时,已被降职十多年。金帝完颜亮南侵时再起用,奉命督师北伐。虽然初战告捷,但由于部下将领不和,于符离之战大败。后来又拜相,视师淮上,积极部署抗金措施,不久又以主、派排挤罢免。
[img]161350[/img]
虞允文 南宋 1110年-1174年 四川眉山仁寿县
于云文出身于进士,他出使金国时,看到他大举运粮造船,便在回朝后请宋廷加强防御。1161年,参谋军事奖师于采石,指挥三军破南侵金帝完颜亮,使“宋事转危为安” 。1165年,拜参知政事兼枢密院事,1169年拜相,任命胡泉、王十朋等。1172年,加授左丞相兼枢密使、特进,立即再镇四川,封爵雍国公,世称“虞雍公”。
虞允文气势磅礴,慷慨大方。早年,他以文章出现在台阁,然后遇到危机,挺身而出,出将近20年。历史上被称为“战伐之奇,妙算之策,忠诚义勇,南宋第一” 。其书法“词语优雅,气象优雅”,传世墨迹有《适造帖》、《钧堂帖》等。有《虞雍公奏议》等传世,如今多已逝去。其作品由《宋诗纪要》和《宋蜀文辑存》编辑。1174年去世,年六十五。死后的头衔“忠肃”是太师的累礼。
赵雄 南宋 1128年-1193年 四川资中县
赵雄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1163年4月,在成都乡考试中排名第一。他对南宋被迫屈辱称臣的做法非常愤慨。他以翰林学士的身份前往金邦,与金世宗抗争。每次圣晋,提醒孝宗不要忘记国耻。他建议对河道进行整治,主张北方附属人员可以直接担任官员,并要求解散寺庙和岳祠 冗员。然而,这些正确的主张使王淮意见不同,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他罢相后,改知江陵府,他倡导修江陵城防21 在里面,让人民免于忧患。赵雄于1194年1月18日去世。有《赵雄奏议》20卷,时人编有《赵文定公遗事》1卷。@ 赵雄御敌治国的一生令人钦佩。
[img]161351[/img]
谢方叔 南宋 1201年~1272年 四川理县
宋宁宗嘉定进士16年,历任监察御史,权刑部侍郎在事件中。1249年,为了参与政治事务,上书论忠奸之别,请限田法。11年左丞相兼枢密使,主张对蒙古进行消极防御,与南宋著名将领余杰意见不一致。宝佑三年(1255年)被宦官卢云生、董宋臣排斥罢相。宋度宗即位后,他想重用谢叔叔,为贾似道而止。
杨廷和 明朝 1459年 -1529年 四川成都市新都区
杨廷和年少成名,十二岁时乡试中举,十九岁时中进士,授官翰林检讨。明孝宗为皇太子朱厚照(明武宗)讲读。拜东阁大学士,1507年。权宦刘瑾被杀后拜少傅、太子太傅、谨身殿大学士。1512年担任首辅。武宗崩溃后,杨廷和计除平虏伯江彬,立武宗继位于弟弟朱厚夫(明世宗)。朱厚聪未到京师时,总揽朝政共37日,革除武宗朝弊政,受朝廷内外称赞,加左柱国。因“大礼议”事件与世宗意不合,罢归故里。1528年被削职为民,次年在新都去世,年七十一。明穆宗时复官,追太保,死后“文忠”。杨廷和善书,笔法工整。《明宪宗实录》曾参与编修、《明孝宗实录》、《明武宗实录》和《大明会典》,有《杨文忠公三录》传世。
四川省历史上有哪些宰相?他们有什么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