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历史上有许多名将,
林仁肇 ?-972年 南唐 福建南平
林仁肇天性坚强,武功高强,身材魁梧,身上有虎纹。原来是闽国的将军,和陈铁一样有名,被称为林虎子。闽国灭亡后,他回家闲居。北宋成立后,林仁肇劝唐后主收复淮南,但未被采纳。开宝五年(972年),唐后主中了宋太祖的反间计,杀害了林仁肇。不久,南唐灭亡。
陈乔非常欣赏林仁肇,非常重视他。他常说:“如果林仁肇被允许带兵,我陈乔在中央掌握政府,虽然中国的土地狭窄,但宋朝很难计划。”林仁肇死后,陈乔叹了口气:“国家到了这样的地步,杀死了忠诚的部长。我真的不知道我最终会死在哪里。”我叹了好几天。
杜杲 1173年-1248年 南宋 福建南平
杜高是宋代著名的抗蒙古将军。他英勇善战,在战场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他出生在一个官家。除了武功,他还富有文才,在政治上有自己的见解。担任六安(今安徽六安)、定远(今安徽定远)知县期间,均有政绩。
杜在对抗蒙古入侵时,设计了一艘专门的平底船,来往壕沟,杀死蒙古人的填壕沟士兵。此外,据史料记载,杜还发明了鹅梨炮、三弓弩炮等武器来帮助守城,他的儿子杜舒也发明了一种排枝木来帮助守城(但由于缺乏史料,这些武器的用途无法知道)。当时,城墙上有一种新的发明,用木头打开网罩,用网的弹性和韧性以及网与墙之间的缝隙来消除扔石器扔进城墙的大石头,以保护城墙。
[img]161278[/img]
陈文龙 1232年~1276年 南宋 福建莆田
陈文龙从小就开始学习,从不厌倦努力学习。宋咸淳四年(1268),戊辰科武状元。深受南宋朝廷器重,担任多个重要职位,取得了巨大成就。元军南下,在各地守将纷纷投降的背景下,两次招降使者到兴化劝降文龙,均被焚书杀死。被捕后,他在杭州开始绝食。当他在杭州拜岳飞庙时,他气死了,葬在杭州西湖智果寺旁边。
张经 1492年—1555年 明朝 福建福州
张经镇压广西大藤峡瑶民起义,进兵部左侍郎。不久与毛伯温定计抚定安南国,进入右都御史。之后,思恩九土司和琼州黎民起义平息,然后进入兵部尚书。嘉靖32年(1553年)起为南京户部尚书,后改为兵部。第二年5月,明廷以东南日本海盗猖獗,命张经总督江南、江北、浙江、山东、福建、湖广等军队,专门讨日,便宜行事。嘉靖三十四年五月初一(1555年),张经获王江泾大捷,杀敌1980多人,是抗日以来的第一战功。严嵩的亲信赵文华在张经报捷前秘密上疏,说王江泾之战是他督师出战的结果,同时诬陷张经。首辅严嵩即禀报嘉靖皇帝,嘉靖皇帝大怒。同年10月29日,与李天宠、杨继盛一起被斩在西市。
俞大猷 1503年-1579年 明朝 福建泉州
余大猷一生与日本海盗作战,战功显赫,带领“余家军”吓退敌人,与戚继光并称“余龙戚虎”,扫清了多年来为患、趁机作乱的伪日本海盗。俞大猷战功累累,经常被弹劾,被免官,被冒领军功,从不在乎。建立兵车营,设计创造用兵车对付骑兵的战术。官员授予平蛮将军,死后被追死为吴翔。
[img]161279[/img]
傅应嘉 1524-1567 明朝 泉州南安福建
明嘉靖三十一年考中福建武举人(第二名)。因为抗日功高,官到建宁行都司。去世后,他被称为“赵勇将军”。他和戚继光、俞大猷并肩作战,战功累累。傅应嘉经历了70多场战斗。每次战斗,他总是带头,冲锋在前。“所以有‘于龙、戚虎、傅蛟龙’之号”(《南安县志》),震撼了闽粤。
郑成功 1624年-1662年 明朝 泉州南安福建
明末清初,郑成功军事家,抗清名将,民族英雄。因蒙隆武帝赐明朝国姓“朱”,并封忠孝伯,世称“郑赐姓”、“郑国姓”、清军攻入江南,父亲郑芝龙降清。郑成功率领父亲老部在中国东南沿海抗清,成为南明后期的主要军事力量之一。曾经被海路袭击,包围清江宁府(原明南京),但最终被清军击退,只能凭借海战优势坚守泉州府的海岛厦门、金门。1661年(清顺治18年,永历15年)率军横渡台湾省海峡,次年击败荷兰东印度公司驻军台湾省大员(今台湾省台南市),收复台湾省,开启郑氏在台湾省的统治 。
中国台湾#施琅 1621年—1696年 清朝 福建晋江市
施琅早年是郑芝龙的部将,1646年(顺治三年)随郑芝龙降清。很快加入郑成功的抗清义旅,成为郑成功的得力助手。因得罪郑成功再次降清,被任命为福建水师提督。施琅上任后,积极训练水师,监督战船,选拔将领,全心全意筹集征台计划。1683年6月中旬(康熙二十二年),他率领清军大举进攻,不久占领澎湖,刘国轩逃往台湾省。但施琅并不忙于进入台湾省,而是专注于争取郑克及其军队。他善待投降被俘的郑军士兵,稳定民心;同时建议朝廷“发赦招抚”郑氏,争取和平统一台湾省。康熙帝同意他的招抚政策。见施琅“无屠杀意”,郑克、刘国轩也愿意归顺。从此,台湾成为清朝领土的一部分。这是继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中国领土再次统一的壮举。
[img]161280[/img]
甘国宝 1709-1776年 清朝 福建屏南
清代名将不仅治军严谨,守边尽责,守土有方,还同情兵民,热心公益,多才多艺。他一生在南北十个省份工作了40多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赢得了乾隆帝的赏识,被视为心腹的栋梁。他曾多次召见、嘉勉和表扬。甘国宝两次担任台湾省挂印总兵。因为他擅长治理台湾,所以他注重汉族与高山族的民族关系,赢得了军民的青睐。到目前为止,他仍然把它献给忠烈祠。
邹经 1742年-1804年 清朝 福建龙岩连城
邹经年轻时“聪明非凡,气质远大恒流”。在严父的监督下,他“博学文经,搜集三坟五典;精通武纬战略,虱子贯穿杨”,成为文武兼备的年轻人。乾隆末年,越南阮光平自立为王,煽动海盗聚众骚扰,劫持福建、浙江沿海地区,而南澳则首当其冲。邹经抵达南澳后,废宿忘餐,修甲具,整军纪,与当地士民合作,多次歼灭来犯之寇。据说邹经治军有方,守土有成,晋升为台湾省平安营水师协镇,出守台湾省。蔡牵海盗暗造几艘大型舰艇,率船100多艘,气势汹汹,冲进台湾抢米抢货。邹经身先士卒,率军民血淋淋,重创海寇,终于将蔡牵赶到公海,保护了台湾省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随后,福建抚军(巡抚)余文仪赠送邹经“人中龙虎”巨匾,以示敬奖。
福建省历史上有哪些名将?他们的事迹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