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正继承了叔叔的优势,非常擅长打仗。洪都保卫战数万部队抵抗陈友谅数十万部队轮流进攻,最终被朱元璋软禁致死。
[img]161241[/img]
第一:从小就比很多将领高,很会打仗,洪都保卫战立下了赫赫的战功
1:大哥很早就去世了,嫂子王氏早年带着朱文正来到朱元璋
朱文正的父亲叫朱兴隆,很早就因为家境贫寒而去世了。当时朱元璋大哥和他的妻子王氏生了一个儿子,那个人就是朱文正。1352年,朱元璋参加了农民起义军队伍,几年内规模发展到数万人。朱元璋的名字越来越详细,王氏正好得到了这个消息。带着20出头的儿子去朱元璋那里,老朱把侄子当亲子养大。
2:朱文以勇敢著称,受到朱元璋的高度重视。他用一番话把大都督授予侄子
朱文正投奔自己的亲叔叔后,越来越表现出自己出色的军事才能。在与军队一起攻打南京的过程中,立下了赫赫战功,最终南京被打下来。朱文正功勋卓著,被枢密院同臣,此时老朱对他的表现非常满意,问他想要什么官员?他回答说:“叔叔,你以后可以当皇帝了,作为侄子我怕得不到赏赐吗?“最好先给一些局外人奖励。事实上,这完全是礼貌的。但朱元璋觉得侄子表现不错,把大都督这么重要的位置封给了他。
3:洪都保卫战立下赫赫战功,挡住了陈友谅军队洪水般的进攻
[img]161242[/img]
众所周知,元末长江流域共有三大枭雄,其中陈友谅是最强大的。朱元璋夹杂在陈友谅和张士诚之间,常常被两人压得喘不过气来。朱元璋奉命前往安丰救小明王,责令侄子朱文正奋战80天。南京城把它交给了他的妻子马来西亚驻扎。正是这个简单的85天抵挡住了陈友谅洪水般的进攻,使敌人不敢向前迈进一步。朱元璋援兵一到,两人合兵不久就彻底消灭了陈友谅的势力。当然,这与陈友谅的战略错误密切相关。如果没有朱文正坚持这85天,老朱以后就很难取得成就。
第二:没事的时候经常抱怨,被指控投降张士诚,被软禁致死。
1:朱文正很勇敢,但没事的时候经常抱怨,逐渐引起朱元璋的不满
朱元璋听了朱文正的话,觉得他不在乎,低调谦虚地把大都督的职位给了他。大都督相当于国家最高统帅,可想而知老朱对此的重视程度。当老朱不顾他,首先顾忌别人时,朱文正的表现完全不同。经常私下抱怨,老朱眼里一点沙子都不能容忍。即使是自己的侄子也不例外,叔叔和侄子从此在心里结下了梁子。
2:被误认为投降张士诚,老朱勃然大怒,想杀他,最后软禁致死
[img]161243[/img]
有野史记载,洪都保卫战不久朱文正常居功自豪。还鼓励下属投靠张士诚,更不用说这现在不现实了。单靠朱文正和朱元璋的这种关系,是普通人无法比拟的。唯一一个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叔叔一直对他很好。消灭陈友谅后,可以说长江流域老朱排名第二,势头正盛。张士诚这个人胸无大志,部队也只是一盘散沙。一旦失败,按照老朱的性格,即使是侄子,也会被通敌谋反罪处死。我们都知道最后的结果是马皇后求情,把他关在桐城,不久就去世了。
3:朱元璋对侄子的后代也很好,尽到了做叔叔的责任
朱元璋时期曾分封20多个藩王。他的侄子朱文正英年早逝。他们都是朱家人,所以他们把朱文正八岁的儿子朱守谦封为靖江王,并在桂林分封。这在历代是罕见的。客观地说,朱元璋对朱文正很好。毕竟,他没有杀他,只是把它关了起来。他的后代也与明朝相似。直到明朝灭亡,朱文正的后代才出现。
朱文正和朱元璋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他最终被朱元璋软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