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第一批跟随朱元璋的文臣策划了许多战争。开国功臣被封为韩国公众
1:李善长在老朱打天下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他是第一个跟随老朱的文臣
[img]161217[/img]
据明史记载,李善长是安徽定远人,与朱元璋仍有一定的联系。这个人从小就很聪明,喜欢读书,熟悉法家言论,经常用来推测事情,经常被他说出来。1353年,朱元璋得到郭子兴的指示,带着十几个兄弟创业。定远人李善长听说朱元璋军纪严明,特地来投奔他,很快就在家乡招募了数千军队,攻打滁州的过程中。我给他讲了很多古代的故事,他们聊得很开心。
2:李善长在后方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使朱元璋全心全意地战斗
面对当时世界的形势,老朱不经意间流露出了当皇帝的想法。他问李善长:“如果我想四方作战,什么时候才能平定世界?李善长巧妙地举了汉高祖刘邦的例子:“秦末动乱不堪,汉高祖刘邦出身布衣。但能在短短五年内推翻暴秦,夺取世界。“你现在住在濠州附近,靠近沛县。假如说效仿当年的刘邦,一定能如愿以偿。后来朱元璋驻扎在河阳时,自己带着军队攻击鸡笼山寨,留下少数人驻扎在城市里。但他能够冷静下来,击败元军,让朱元璋赞赏他。
3:在此期间,大大小小都做出了很多贡献,开国时被封为韩国公众
[img]161218[/img]
朱元璋最大的敌人是上游的陈友谅和张士诚。为了全心全意对待敌人,朱元璋让李善长主持安抚善后工作。朱元璋攻克采石时,他带领军队长直接进入太平,而李善长则写下了榜文,严明士兵不得违法乱纪。当太平城被攻下时,李善长立即将榜文贴在四面八方的路上。当朱元璋担任元帅时,李善长实际上被任命为宰相。洪武三年时,朱元璋大封功臣,李善长被封为韩国公、左丞相、太师,年收入四千石,仅次于徐达,居开国文臣之首。
第二:李善长的性格引起了朱元璋的不满,与胡唯庸关系密切,晚年被牵连杀害
1:没有人是完美的,李善长城府很深,经常不和刘伯温打交道
按照朱元璋自己的话来说,这些武将在打天下的时候往往是不靠谱的;当我们真正夺取世界的时候,我们应该真正提防这些文人。这些人一肚子坏水,指不定计划什么。与汉代萧何相比,李善长可见此人的心机和能力。表面上看起来温柔宽厚,其实待人很苛刻,喜欢嫉妒。刘伯温是主要对象,我们知道朱元璋是个贼精贼精的人。洪武十三年废除宰相,开启了近20年的独裁阶段,他能够严格控制朝政。
2:十三年来,洪武爆发了胡唯庸案,李善长恰好与胡唯庸关系密切,引起了老朱的怀疑
天性多疑基本上是每个皇帝都存在的性格特征,朱元璋也不例外。更何况他还是开国皇帝,更应该珍惜自己的王位得之不易。不管谁敢侵犯朱家世界,后果都很严重。由于老乡李善长的推荐,胡原本担任宁国知县,被提拔为太常寺卿。李善长的大力支持与胡唯庸成为丞相密切相关。十三年来,洪武爆发了胡唯庸案,涉及的人很多,但李善长依然得到了老朱的信任。洪武十八年,有人告诉李存信父子免死。把他们安置在崇明,他没有用实际行动表示感谢,造成了杀人的灾难。
[img]161219[/img]
3:晚年被牵连杀害,名义上是叛逆,实际上是怀疑
23年的洪武,此时的李善长已经77岁,将近80岁。在古代,它属于长寿,甚至朱元璋也只活了71岁。年纪大了,不能约束老部下,曾经想建宅邸,偷偷从汤和那边抽调了几百人。今年4月,北京的一些人被牵连到边境,李善长要求赦免当时的丁斌。这个人是胡唯庸原住宅的下属,结果供认了李存义父子与胡唯庸秘密勾结的事实。父子俩把叛乱的计划告诉李善长,他坚决否决。朱元璋本来心机重重,对功臣不满,找到了通敌谋反罪杀全家的机会。
结论:李善长被杀是冤案,要知道李善长在朱元璋曾经是极人臣。假如说答应胡唯庸谋反的要求,最多也只是封王,待遇也差不多。再加上他年纪这么大,或多或少都不会有掺和造反的念头。封建时代,再厉害的臣子,也是皇帝手中的棋子。李善长被杀的真正原因是朱元璋心虚。他的功劳会影响朱家的世界吗?的确,朱元璋洪武一朝最大的弊政,也是最受批评的地方。
李善长在明朝建立过程中做出了什么贡献?为什么会引起朱元璋的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