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字乐天,香山居士,醉吟先生,是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魔”。他和元祯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他们被称为“元白”,刘禹锡被称为“刘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白居易的故事。
元和十年,傍晚,江州城外的西门码头此时正浸透在烟雨中,凄凉朦胧。然而,当白居易下船时,码头上突然有锣鼓和鞭炮。原来江州刺史崔能带着大家来迎接他。
白居易被降职到这里。我没想到会有这样的礼貌。江州人的热情扫除了他一路上的忧郁和尘埃。崔能也是一名文人。他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他尊重白居易的才华,理解白居易的委屈,给他最大的安慰。
虽然崔能照顾好白居易,但他给了他最大的自由。他可以在江州自由玩耍,而不用担心生意。然而,自古以来,儒家治国的思想就影响着他。他不能为朝廷做出贡献。他仍然不愿意感到沮丧和沮丧。
于是第二年春天,他开始游览陶渊明的故乡,寻找简寂山门,在山水烟云中溶蚀痛苦,寻求心灵的慰籍和超脱。
[img]160554[/img]
秋天,闲来无事的白居易来到庐山金鸡峰,参观了简寂观。道观的宁静肃穆让他怀旧忘返,于是他在这里住了一晚,写下了《简寂观》:
岩白云尚屯,林红叶初陨。
秋光引闲步,不知身远近。
夕投灵洞宿,卧觉尘机消失。
名利心既忘,市朝梦也尽。
暂时还是这样,情况是终身隐藏。
为什么要治夜饥,一勺云母粉?
此时正值秋天,山上云雾缭绕,山峰翠绿;路观旁的溪水潺潺,宁静而清澈。有时风吹竹动,有时鸟鸣深涧。这一切似乎洗去了诗人心中的烦恼和烦恼,让他忘记了朝廷里所有的肮脏,世界在这一刻变得清晰起来。他突然觉得,为什么不忘记自己的名利,一辈子躲在山林里,也许你可以把山谷变成仙女。
[img]160555[/img]
太多的波折,让白居易对世界有点倦怠,曾经的骄傲在一点点消磨,超然出尘成了他现在生活的主题。
他还在另一首诗《咏意》中写道:
朝餐夕安眠,用来为身谋。
另外,闲着的时候寻找山水幽。
春游慧远寺,秋上庾公楼。
或吟诗一章,或喝茶一瓯。
身心一无系,浩浩如虚舟。
财富也有苦,苦在心危忧。
贫贱也有乐,乐在身体自由。
满足和休闲不仅是白居易别无选择的自我解脱,也是他无助的治愈方法。他不再是充满激情的翰林学士。他只是一个满足和平静的山野闲人。有人曾经说过:“我曾经如此渴望波澜。最后,我发现最美的风景是我内心的冷漠。经过长时间的沧海,我意识到世界是我自己的,与他人无关。”
太监海的风浪让白居易明白,其实最美的风景是他内心的冷漠和平静。与他人无关,与世界无关。拥有一颗平常心,赏春花秋月,看云卷云舒,是世界上最好的生活。
太多的闲暇时间让他感到困惑。他需要一些东西来丰富他的生活。当他沮丧的时候,一位姓郭的道士走进了他的视线。郭道士给了他一本《周易参同契》。这是丹鼎派最早的理论著作。它大约在东汉末年写了一本书。这是一本关于炼丹、还丹、食丹等内容的外丹经。
[img]160556[/img]
生活的巨大变化使原本倡导“积极进取,帮助世界”的白居易开始退休,庄子的满足和宁静成为白居易思想的主导地位。再加上这本书的影响,他开始与庐山的许多道士有频繁的接触,并留下了许多诗歌。
郡中乞假来相访,洞里朝元去不逢。
看院只留双白鹤,入门只见一青松。
药炉有火丹应伏,云堆无人水自捣。
想问参与契中事,更期何日得从容。
——《寻郭道士不遇》
行走寻路缘松桥,步步寻花到杏坛。
白石先生小有洞,黄芽美女大还丹。
常悲东郭千家冢,欲乞西山五色丸。
但恐长生必须有籍,仙台试着捡名看。
——《寻王道士药堂因有题赠》
在与众道士的交往中,白居易开始迷上炼丹,他花了很多时间。“漫把参同契,难烧伏火砂”,“唯将绿糟酒,替紫河车”,“丹砂不肯死,白发自须生”。这里提到的“多彩女性”是水银,也称为汞;“黄芽”是从铅中提取的精华;“火砂”是从生丹砂中提取的半成品;“紫河车”是指用于药物的人体胎盘,也是指用黄芽进一步提取的紫色粉末。这些都是炼制丹药的主要成分或步骤,但却成了白居易诗中常见的词汇,可见炼丹已成为他的日常生活。
也许他的初衷只是为了消磨时间,也可能是为了加强健康和治疗疾病。事实上,炼丹术在古代并不罕见。许多名人、官僚、皇帝甚至穷人都服用过丹药。最著名的是明代嘉靖皇帝。为了修炼炼丹术,他已经20多年没有上朝了,这是历史上最好的。清朝雍正皇帝也痴迷于此半辈子。
白居易终于炼成丹药了吗?你吃丹药了吗?我们不知道。估计没有,他曾写道:“剑学将何用,丹烧竟不成”。又在《对镜偶吟,赠张道士抱元》中说:“闲来对镜自思,年貌衰残分当。白发万茎何怪,丹砂一粒从未尝过。眼晕长期被书料理,肺渴多因酒损伤。虽然今天逢师已晚,但枕中治老的方法是什么?“按照文章的意思,他应该没有服用过丹药,或者他可能根本没有成功炼制。
[img]160557[/img]
因为有人先吃药,白居易终于从炼丹中醒来。他明白,丹药不能炼成,不是他的心不诚实,而是丹药在世界上不存在。没有一种药能让人长生不老,更不用说永远年轻了。丹药只会让人迷失自我,甚至失去生命。
“不幸的是,我有很好的药,损衣削食,炼铅烧汞,以至于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很幸运,对方适合杯杯和讽咏之间。如果我们把它们放在一边,为什么会伤害它们?不犹越好彼三者。他说,假设他不幸喜欢吃丹药,结果对身体有害,该怎么办?幸运的是,他不喜欢,而是自我适应的饮酒诗,不比喜欢那些好得多吗?因此,他“古所谓得全于酒者,所以自称醉吟先生”,称自己为醉吟先生,把自己的无奈和怨恨寄托在酒中。
也许白居易并不是真的喜欢炼药,只是在那个特殊时期,为了填补内心空虚的自我放松活动,也是对不可改变的命运的无声斗争。
雪消冰释放,景和风恢复。
满庭田地湿,荠叶生墙根。
官舍无事可做,日西斜掩门。
不开庄老卷,想和谁说话。
——《早春》
冰雪消融,春意萌生,他无所事事,不开卷与老庄攀谈,又能告诉谁呢?
当白居易变贬江州时,发生了什么?他当时的心情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