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但他可以在七岁时写诗。当时,他被称为“神童”。据说著名的咏鹅就是在这个时候写的。
罗宾王的父亲担任青州博昌县长,死于任命。父亲去世后,罗宾王在博山流浪,后来搬到兖州瑕丘县,在贫困中度过了早年。年轻的他落魄江湖,行为不加检点,喜欢和一些赌徒交往。
[img]159636[/img]
唐高宗永徽年间,罗宾王进入道王李元庆的幕府。有一次,道王让他陈述自己的才华,他羞于炫耀自己,不接受道王的命令。后来,他被朝廷任命为奉礼郎,但他被贬为西域军队,在边疆呆了很多年。后来,他进入蜀地姚州道大总管李义军幕府。平定蛮族叛乱时,军队中的大部分号召都是他写的。在蜀地,他曾经和卢照邻有诗来往往。
多年来,罗宾王久守边城,写了许多边塞诗,不乏杰作,如这首《送郑少府入辽共赋侠客远从军》:
边烽警榆塞,侠客度桑干。柳叶开银异常,桃花照玉鞍。
满月临弓影,连星入剑端。不学燕丹客,空歌易水寒。
仪丰三年(678年),罗宾王先后担任武功主册和长安主册,后入朝为侍御史。当时武则天当政,罗宾王在疏论事时惹怒了武后,被诬陷,以贪赃罪下狱。在狱中,他感到极度悲愤,于是写了著名的《在狱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无法忍受玄鬓影,来对白头吟唱。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无人信高洁,谁为表达心意?
[img]159637[/img]
第二年,罗宾王因朝廷赦免世界而出狱。调露两年(680年)后,他被任命为临海县城,但自觉沮丧,辞职。
武则天废除了中宗,思圣元年(684年)。今年9月,徐敬业(即李敬业、李积之孙)在扬州起兵讨伐武则天。在徐敬业的府中,罗宾王被任命为艺文令,负责文书机要。他起草了著名的《为徐敬业讨武赵号》,号召列出了武则天的罪名,慷慨激昂,气吞山河。武后读到“一堆土没干,六尺之孤安”两句话时,极度震动,问宰相为什么不早点重用这个人。
11月,徐敬业战败被杀,罗宾王下落不明。《资治通鉴》说他和徐敬业同时被杀,《朝野》说他死在河里,《新唐书》传说他“死不知所措”。
还有一种说法,罗宾王跳水逃生,死于“汉自白水荡”(今启东吕四地区)。追兵将领没有抓住他,又害怕承担追捕朝廷的罪行,于是杀死了两个看起来和他们差不多的人。罗宾王随后以隐姓埋名活了下来,死后葬在南通。
[img]159638[/img]
在《能力诗》中,孟邈说:“当(徐)失去了奉献精神,与(骆)宾王一起逃跑时,他没有得到任何回报。将军考虑失去大魁,得不测罪。当时有成千上万的死者,因为他们要求杀人,所以他们不敢逮捕他们。因此,他们致力于衡山僧,90多岁。宾王也落发了,游遍了名山。至灵隐,以一岁卒。”
《本事诗》和《唐才子传》也讲述了一个传奇故事:
诗人宋之问被贬后放回,路过江南。一天晚上,宋之问夜游灵隐寺。月光明亮,照得寺庙一片清澈。宋之问边走边吟诗,他吟了两句话:“九岭郁薯耀,龙宫锁寂寞。但怎么也接不下去,苦苦思索了很久,总想不出满意的句子。一位老和尚点着长命灯,坐在禅床上,问他:“你这个年轻人深夜不睡觉,还在苦苦吟唱,这是为什么?宋之问答说:“弟子在写诗,想念这座寺庙,却想不出合适的诗。和尚说:“听听你的上联。宋之问就吟给他听,老和尚反复吟诵,然后说:“何不云‘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宋之问很惊讶,觉得这两句话特别出色,于是又续了整首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飘出。扪萝登塔远,木取泉遥。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待天台路,看余度石桥。“纵观整首诗,老和尚赠送的两句话是一篇文章中的警告语言。第二天,宋之问去拜访哪位老僧,发现他已经不在了。寺内有僧人说:“这就是罗宾王。”
罗宾王,初唐四杰之一,仕途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