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宋史记载,魏野的母亲在生前梦见月亮上的玉兔。长大后,他喜欢唱诗,但不想当官。他在陕西省东郊建了一个草堂,自己种树,挖沟吸引泉水,安排周围环境安静优雅,经常在这里弹钢琴和诗歌。
魏野虽然没有当官,但当时的名声却很大。陕州历任地方官员,对他特别好,很多人都亲自去拜访他。甚至,他的诗名也传到了国外。大中祥符初年,辽国皇帝派使者到京都,向宋真宗寻求魏野诗集的下半部分。宋真宗认为魏野为大宋增添了光彩,于是请他出来当官。魏野说自己是“糜鹿之性,顿流则狂,怎能瞻对殿柱”,还是拒绝出仕。
景德三年(1006年),寇准被降职到陕州任知州,亲自拜访魏野。他们的关系非常密切。魏野曾送诗劝寇准:“好去天上辞将相,回平地做神仙。”
[img]159560[/img]
吴处厚的《青箱杂记》记载了一个故事:寇准和魏野曾去过一座寺庙,两人都在寺庙的墙上写诗。过了很久,他们又来到了寺庙。当他们来到他们过去写诗的地方时,他们看到寇准写的诗早已被寺庙里的和尚用“蓝纱笼”覆盖,魏野旁边的诗露在外面,沾满了灰尘。世界趋炎附势,甚至庙里的和尚也不例外。两人心生感慨,相视无语。这时,一个随行的官妓走上前来,用袖子轻轻拂去魏野诗上的尘土。魏野看到这一幕,吟诗两句:“如果要经常刷红袖,也应该比碧纱笼好。寇准哈哈大笑。
《梦溪笔谈》中还有一个故事:寇准镇守北都大名府时,将魏野招到门下。有一次,寇准举行宴会,宴会上有一个妓女,她很漂亮,但“行为生梗”,也就是说,她的动作僵硬不自然。每个人都给她起了个绰号叫“生张八”,这意味着一个姓张的女孩,她的动作非常僵硬,排名第八。寇准让女孩请魏野给她一首诗,魏野写了一首诗:“君为北道生张八,我是西州熟魏三。莫怪尊前无笑语,半生半熟不相识。“意思是女孩,你是北都的生张八,我是陕西西部的熟魏三。不要怪我在你面前没有笑容。我们半生半熟,没有深厚的友谊。在座的人都笑了。
[img]159561[/img]
这首诗只是魏野宴席间的游戏。《宋史》说他的诗风清淡朴实,有唐人的味道。真正能代表他诗歌风格的是这首《寻隐者不遇》: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未来何处,白云无人扫地。
“白云无人扫地”,这种意境是多么遥远迷人。魏野在诗中描绘了一个清新脱俗的蓬莱仙境,表达了自己超然出尘的心态。这是贾岛著名的歌曲《寻隐者不遇》。“松下问孩子,演讲者采药。只在这座山上,云深不知道。”可以说是同曲同工。
北宋诗人魏野是什么样的人?史料中记载了哪些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