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家把“三家分晋”事件作为战国时期开始的标志。这里有一个详细的解释,然后向下看~
魏文侯,姬姓魏,名斯,魏桓子的孙子。周定王16年(前453年),魏桓子与韩康子、赵襄子一起攻打智氏,历史上被称为“三家分晋”。这一事件揭开了战国七雄兼并的序幕,被视为春秋战国之初的分水岭。魏文侯继承魏氏后,努力工作,礼贤下士,努力改变法律。魏国的国力逐渐强大,成为战国时期最初的霸主。
三家分晋之初,魏虽然占据了河东盆地,但实际上外面有很多强敌,内部国力弱。西邻秦国,北接赵地,东抱韩氏,南望陕地。在这种情况下,魏文侯如何提升国力,拓展疆域,最终实现霸权?
[img]157602[/img]
在内政方面,他选择了儒法思想,重用李悝实施变法,并颁布了中国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法典《法经》。李悝基于当时魏国山多地少的国情,贯彻“尽地利教,行平买法”的宗旨,鼓励人民开垦农田,集约化耕作,国家调控粮食购销和价格,防止“谷低伤农,谷贵伤人”。这样,“虽然遇到饥荒和干旱,但买不贵,人不散”,再加上大修水利,有利于民事,国家繁荣稳定,经济稳步发展。
魏文侯听从李悝的建议,选拔人才,任能,实行“吃有劳有功,让有能力,赏必行,罚必当”的原则,大大削弱了老贵族世卿世禄的特权,促进了封建地主阶级的发展。这是中国历史上改革的先例,新兴的地主阶级也在各国推动改革。据说商鞅带着《法经》去秦国,成就了统一六国的强秦。
在经济文化方面,魏国位于四战之地,虽然四方邻国虎视眈眈,但也是交通枢纽。魏文侯利用交通便利,鼓励魏人从事商业活动,交换四方货物,使魏国经济快速发展,国力强大。魏破秦军占领西河后,他还派儿子到西河讲课,传授儒家文化,自成“西河学派”。其中,不乏经验丰富的人才,为魏国提供了大量的人才储备,使世界各地的学者向往魏国,魏国已成为中原各国的文化中心。
在外交方面,与韩国、赵国联合形成了“三晋联盟”。三家分晋后,虽然韩、赵、魏三家并称三晋,但相貌合神离,相互防范,各有吞并之心。为了获得通往中原的道路,赵国想联合魏国消灭韩国;韩国想联合魏国消灭赵国,以获得广阔的平原。魏文侯深知中庸之道,调解赵韩两国,采取联合发展战略,分别向外扩张,避免了晋国内战,为变法强国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在军事上,魏文侯重用吴起,改革军事制度,建立了“武卒制”有了这位精兵强将,魏国选择向西向秦国扩张,一举打下了秦国洛水以东的五座城市,并以此为中心建立了“西河郡”,使“秦兵不敢东向”。西河地区稳定后,魏国以此为跳板,再次占领陕地。到目前为止,魏国已经牢牢控制了中西联通的主要道路。凭借地理优势,魏国不仅可以卡住秦与中原交流的喉咙,还可以获得经济暴利来发展自己。国力就像一个滚雪球。
[img]157603[/img]
此时,三晋共同发家的赵韩日益衰落,纷纷向魏国求助抗击中山国和宋国。有才华的魏文侯自然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虚假援助占领了中山、河内和赵国的部分领土。魏文侯四十一年(前406年),齐国内乱,三晋帮忙,齐国君主齐康王要求周天子封三国为诸侯。23年(前403年),魏斯被周武烈王命名为魏文侯,成为魏国第一位著名君主。《资治通鉴》的开头是“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中国正式进入战国时期。
从魏氏到魏国,魏文侯最津津乐道的就是他不拘一格地任用贤人,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资治通鉴》和《史记》记载了他的许多礼贤下士的事迹。他“师卜子夏,友田子方,礼段干木”,任命李悝、翟黄为相,乐羊、吴起为将,西门豹为叶,率先在政治、经济、军事领域改革;然后他用田黄为相改革弊政,用乐羊为将军的对外攻略,开拓疆域,拓展土地,为魏国百年霸权奠定了基础。
@ 魏文侯不拘一格地提拔人才。他也有很强的人格魅力,可以吸引这么多有才华的人和义人前来参观;从建议到改革,迅速增强了国民经济和军事实力。即使一开始就被狼包围着,魏的崛起也是不可避免的,以解决赵韩,赢得宝贵的发展时间。作为战国领袖,他的儒家思想和法律体系对后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魏也成为中国帝国的经典样本。
魏文侯是如何在战国初期成为霸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