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25-220年)是中国历史上继西汉之后又一个统一的中原王朝。据说八代共有十四位皇帝,享有195年的国家,统称为西汉两汉。现在让我们详细介绍一下汉朝、帝国和刘肇。
汉朝皇帝刘肇,公元88-105年在位。他出生于初中四年(公元79年),生母是梁贵人。窦皇后将刘肇抚养为继子。初中七年(82年),汉章皇帝废除了王子刘青,并将刘肇视为王子。
张和两年(88年),汉章帝去世,刘肇即位,养母窦太后执政。永元四年,刘肇和宦官一起打败了窦氏一网。他在位17年,元兴元年去世,终年27岁。葬于慎陵(今河南省洛阳市东南部)。
人物简介
东汉孝和皇帝刘肇(公元79-公元105年),东汉第四位皇帝(公元88-公元105年在位),在位17年,卒年27岁。他是张帝的四个儿子,他的母亲梁氏。他死后,他的头衔是孝和皇帝,他的寺庙名字是穆宗(后来被董卓废除),并被埋葬在沈陵。死亡法说“不刚不柔和”。
生平事迹
初四(公元79年),梁贵一生刘肇。窦皇后把刘肇养成了自己的儿子。初七(公元82年),汉章帝废太子刘庆,立刘肇为皇太子。汉章帝去世两年(88年)。刘肇即位时,他是汉和帝。
当时,他只有十岁,由养母窦太后执政。从那时起,汉朝从稳定转为混乱,进入了外戚和宦官相继掌权的时期。在他和皇帝统治期间,东汉日益衰落。窦太后拒绝了异己,让他的兄弟窦宪掌权。窦太后一犯法,窦太后就一再保护他。窦的专横引起了汉朝和皇帝的不满。
[img]154457[/img]
6月23日(92年8月14日),汉和帝联合宦官郑中将窦氏一网打尽,但也进入了宦官专权时期。元兴元年乙思年12月22日(105年2月13日),汉和帝郁郁结束。汉和帝在位期间,科技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蔡伦改进了造纸技术,班固和班昭写了汉书。甘英出使大秦。此外,窦宪在和帝初年灭亡了北匈奴,这在世界历史上也是一件大事。
大事年表
汉章帝第四子刘肇出生于公元79年。
公元82年,刘肇被立为王子。
公元88年,刘肇立位,为汉和帝。
公元89年,应南匈奴的要求,东汉政府派窦宪带领军队与南匈奴一起击败北匈奴,击败北匈奴。
公元91年,耿奎将军再次击败北匈奴,将匈奴势力彻底赶出漠北。
公元92年,汉和帝依靠宦官一举铲除外戚窦氏势力。宦官专权开始了。
汉和帝刘肇于公元106年去世。
和帝政绩:
亲理政事
汉和帝在一举扫平了外戚窦氏集团的势力后,开始亲自管理政治事务。他每天早起临朝,深夜批读奏章,从不忽视政治事务。从他的政治行为来看,他仍然是一个有前途的君主。
安定边疆
西北有西域都护班超大破雁栖,西域降附者50多个国家;东北有乌桓校尉任尚大破南单于,将辽东带回渤海县。与皇帝一起,少数民族的叛乱多次平息。
宽缓为政
在皇帝统治期间,他多次下令救灾、减税、安置流民和不违反农业时间。在法律制度上,他还提倡宽刑。他任命的负责监狱的廷尉陈宠是一个富有同情心和仁爱的人。每次他破案,他都会根据经典“原谅”。
和皇帝也可以根据情况从宽处理有过错的人。窦太后死于永元九年(97年)。由于宫廷密切遵守秘密,和皇帝为梁贵人所生的事实从未公开。太后死后,梁家敢于扮演明朝廷,为梁贵人讨论。
这时,和皇帝知道了自己人生经历的奥秘。然而,在如何安置窦太后的问题上,三公上演:“请根据光武废墟吕太后的故事,贬低窦太后的头衔,不要埋葬先帝。”然而,和皇帝读了自己的养育之恩,认为“恩不忍离,义不忍亏”,不应该被废除。因此,他没有降低自己的头衔,而是死于张德皇后。梁贵人和宋贵人的问题也得到了妥善安置。梁贵人被封为皇后。
注重德化
张帝时,居巢侯刘般去世,长子刘恺应按规定攻爵。然而,为了满足父亲的遗愿,他坚持要求弟弟刘宪攻封,而自己却逃到了其他地方。执政官上奏请示,收回刘恺封国,张帝嘉义,特许等待他。刘恺从未回来。十多年后,执政官再次提到这件事。
[img]154458[/img]
对此,侍中贾悝jy写道:“孔子曾经说过,‘能以礼让治国有什么困难?’有司没有推究刘恺此举的乐善之心,而是以普通的方式处理。恐怕这样做不能助长礼让的氛围,实现宽宏大量的教育!”和帝深以为然,下诏说:“王法崇善,成人之美。”所以他不仅同意刘宪攻爵,还征求刘恺为郎。
爱民为本
和帝非常同情人民的疾苦。他多次诏令理冤狱,不守规矩,矜持孤弱,薄赋敛,警告上下官员认真思考自己造成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的原因。而且他经常自责,比如永元八年(1996年)京城洛阳的蝗灾。他下诏第一时间说:“蝗虫不一样,万方有罪,给一个人。”忧民之心,殷殷可见。
岭南(今广东)生产龙眼荔枝。为了满足朝廷的需要,他们往往“十里一置,五里一时,昼夜传递”,经历了风险,劳民伤财。唐羌写了一封信,请求停止。和帝指示:“远国珍羞,本来是推荐奉宗寺的。如果你有伤害,你怎么能爱人?不要把太官送回去!”爱人的意思发自内心。
选官用贤
和皇帝深深感受到官员制度建设对政权的重要性,因此他非常重视官员的选拔和任命。据统计,他在政治时期曾四次下令。这不仅反映了东汉官员制度的空虚和堕落,也反映了和皇帝改变现状的积极努力。
从夺回政权到亲理政治,我们可以看出汉和帝是一位宽广仁爱的君主,这与他的死后头衔“和谐”是一致的。然而,作为一个君主,明辨是非、迅速做出决定是一个重要的素质。在清除窦氏集团的斗争中,他和皇帝做到了这一点;在废除后妃的过程中,这也是相当充分的。
执政之弊
东汉时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中常侍、黄门侍郎、大黄门、小黄门等宦官在宫廷中担任职务。他们负责传达皇帝的命令和诏书,阅读尚书的文件。
在与皇帝夺回政权的过程中,中常侍钩盾命令郑中直接参与策划和实施,郑中自然是第一功。因此,郑中被提升为长秋。“长秋”是汉代皇后的宫名,用于名官,称其官署为“长秋寺”。这是皇后近侍官的首领,一般由皇帝亲信担任,负责宣达旨意,管理宫中事务。
在奖励策勋班的过程中,和皇帝注意到郑忠总是拒绝和接受更多。这种谦逊和仁慈的心受到了和皇帝的赞赏。因此,和皇帝经常与他讨论国家事务,一些国家政策的决定更多地与宦官的力量混合在一起。历史书上说,“宦官的权力从此开始”。从那时起,东汉进入了外戚和宦官交替执政的时代。
当然,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与皇帝重用宦官。这就是他在此期间信任和依赖的一些朝臣和宗王,要么年老体弱,要么寿命短,纷纷退出历史舞台。这一系列黑色数据是否意味着刘政权日薄西山?
历代皇帝简介及历史评价:汉朝皇帝刘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