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在中国历史上建立了皇帝制度,成为第一位皇帝,称之为“始皇帝”。从此,中国开始了2000多年的专制制度。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杰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我”,其他人直接当面称皇帝为“陛下”、“圣上”、“万岁”等,私下称皇帝为“圣人”、“大家”、“官家”、“至尊”等等。那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宋哲宗赵旭。
赵旭(本名:赵佣,1077年1月4日至1100年2月23日),即宋朝第七位皇帝宋哲宗(在位15年),宋神宗赵旭第六个儿子,母亲为秦皇后朱氏。
赵旭即位时,年仅九岁,祖母高听政。高死后,赵旭开始亲政。他下令介绍和实施元丰新法,罢免旧党,使用张敦、曾布等新党。在军事上,他重启了河黄之战,收集了青唐,并发动了两场平夏城之战,使西夏臣服。
1100年,赵旭病逝,年仅24岁,死后的宪元显示德钦文瑞武齐圣昭孝皇帝,庙号哲宗,葬于永泰陵。
[img]154382[/img]
元丰八年(1085年)三月戊戌,神宗死亡,年仅九岁的赵旭即位。
赵煦即位时,高太后多次表示自己性格安静,无奈地听政治,却丝毫没有放松自己的权力。高太后挂帘期间,她和几位大臣处理了军国大事,年轻的赵煦对政府几乎没有发言权。大臣们也认为赵煦年轻,一切都取决于高太后。
朝廷上,赵旭的皇室座位与高太后座位相对。大臣们总是向太后演奏,背朝赵旭,不转身向赵旭报告。因此,赵旭在亲政后谈到垂幕时说,他只能看着官员的臀部和背部。
赵旭十七岁时,高太后应该还政,但她仍然积极听政。此时,大臣们仍然提前扮演太后。他们必须听太后的话,不建议太后撤窗帘。高太后和大臣们的态度惹恼了赵旭。赵旭心里很恨他们,这也是他亲政后大力贬低元佑大臣的原因之一。
尽管高太后和大臣们在垂幕时没有考虑到赵旭的感受,但他们并没有放松对赵旭的教育。
高太后任吕公、范纯仁、苏轼、范祖禹担任赵旭的侍读大臣。他想通过教育使赵旭成为一个遵守祖先法度、了解经义的皇帝,特别是让赵旭钦佩宋仁宗,而不是一个开拓进取的神宗。仁宗创造了为士大夫津津乐道的清平盛世。
@ 高太后在生活中对赵旭也有严格的纪律。为了避免赵旭被女人耽误,高太后派了20个年长的宫嫔来照顾他的日常生活,经常让赵旭晚上睡在榻前阁楼里,这相当于限制了他自由活动的空间。
然而,在元佑四年(1089年)的12月,有报道称在宫中寻找乳母。大臣刘安世得知后大吃一惊。赵煦现在才13岁。后宫甚至在寻找乳母。皇帝沉迷于他的声音吗?刘安在世界上奏章,警告赵暖要尊重自己。大臣范祖禹直接写信给高太后,他的话非常激烈。
高太后向外界解释说,神宗留下的几位小公主年轻,需要乳母的照顾,但私下里,她一个接一个地打电话给赵旭周围的宫女进行审问。赵旭后来回忆说,所有的宫女都红肿,脸色苍白。他非常害怕。后来,他知道刘和范暗中抱怨,但他不知道。
高太后的这些做法虽然是为了照顾和保护赵旭,但却让赵旭感到窒息,无形中增强了他的叛逆心理。
更让赵旭难以接受的是,高太后对生母朱太苛刻了。朱出身寒微,童年遭遇极其坎坷。入宫后,他第一次成为神宗侍女。后来,他生下了赵旭、蔡王赵喜和徐国长公主。直到元丰七年(1084年),他才被授予德妃。朱温柔恭顺,一直尊敬高太后和神宗。
[img]154383[/img]
元丰八年(1085年),朱护送神宗棺材前往永裕陵,知河南府韩江亲自前往永安迎接棺材,欢迎走在后面的朱。高太后听到后,怒不可遏地说:“韩(指韩江)是先朝大臣。你怎么能得到他的礼物?”吓得朱泪流满面,感谢他的罪行。
赵旭即位后,向皇后被尊为皇太后,但朱氏只被尊为太妃,没有得到应有的待遇。在如何对待朱氏的问题上,朝鲜有人想降低皇帝生母的水平,以突出太后的窗帘;有些人主张尊重朱,以显示天子的孝道。
但是高太后想压制朱氏,直到元佑三年(1088年)秋天,朱氏的舆盖、仪卫、服冠才能和皇后一样。赵旭亲政后,立即下令母亲的待遇与向皇后完全相同。通过赵旭生母的待遇,我们可以看到复杂的政治斗争背景。
历代皇帝简介及历史评价:宋哲宗赵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