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继隋朝之后的另一个大统一王朝,共历21位皇帝,享国289年。唐朝主要分为早期和中后期。它的边界是唐玄宗天宝时期的安史之乱。中后期著名的皇帝有唐宪宗、唐武宗等皇帝。然而,在唐宪宗之前,有一个皇帝存在感很低。他是唐顺宗李念。所以们就来探讨一下唐顺宗李念已经当了二十年的储君,但是为什么只在位三个月呢?
@ 是健康问题。根据唐代著名作家韩愈写的《顺宗实录》,唐顺宗李念身体很差:“二十一年正月朔,含元殿受朝。还到别殿,诸王亲属进贺,独皇太子病不能朝,德宗为之哭泣。“以至于作为储君,他不能上朝和诸王亲属一起进贺。最后,他在遗诏中说:“我自弱龄,也就是敦静;抓近岁,又婴沉慢。尝也亲政,益疲于勤...今厥疾大渐,不心不兴,付托得人,顾复何恨?”
[img]153072[/img]
@ 是藩镇问题。早在唐德宗统治时期,我们就知道唐朝的内部非常不稳定,如藩镇、宦官等内部问题越来越严重。唐顺宗李念上位后,只有选择大刀阔斧的改革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但既然要改革,势必会触动一些势力的利益。可以说,唐顺宗就像武则天一样,在成为皇帝之前,聚集了一群致力于改变中晚唐局势的官员来帮助自己。
其中,有许多著名的作家、诗人,如柳宗元、刘禹锡等。唐顺宗登基后,展开了中晚唐以来最激烈的改革,历史上被称为“永贞创新”。在这次创新中,唐顺宗将主要目标集中在一个藩镇的节度使者、朝廷官员和依靠皇权的宦官身上。然而,就像捅了马蜂窝一样,唐顺宗一次冒犯了所有的改革反对派,王位自然不会坐太久。
[img]153073[/img]
唐顺宗的健康正好成为他改革的最大障碍,为宦官和藩镇的节度使者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最后,这些反对派决定建立另一个新的君主。贞元21年3年,宦官俱文珍等人成立了广陵郡王李春为王子,后来改名为李春。同年8月,宦官俱文珍等人以唐顺宗李念的名义下诏,让王子李春成为皇帝,成为唐宪宗。
唐宪宗李纯即位后,唐顺宗李念顺势退位为太上皇帝,历史上被称为“永贞内禅”(八月庚子,诏书称:宜令皇太子为皇帝。我叫太上皇帝,住在兴庆宫,制度叫高。)。
唐顺宗李念已经当了二十年的储君,但为什么只在位三个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