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称赞范仲淹提高了米价? 有兴趣的读者一起来看看吧!
[img]151468[/img]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范仲淹第一次遇到灾难了。1033年7月,蝗灾蔓延,随之而来的是饥荒。全国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饥荒,尤其是江淮和京东。时任右司令的范仲淹要求宋仁宗派官员检查灾情,但宋仁宗并没有给予必要的重要性。无奈之下,范仲淹对宋仁宗说:“宫中停食半天会怎么样?现在到处都有饥荒,怎么能不养老呢?”
一句话,宋仁宗哑口无言,只能派使者到各地探索灾情,范仲淹被任命到江淮救灾,安抚当地人民。范仲淹上任后,开仓放粮救济百姓,禁止百姓祭祀泛滥。请免除庐山、舒折役茶、江东丁口盐钱。此外,范仲淹还将百姓吃的杂草带回北京,并邀请宋仁宗了解六宫贵族,以戒掉奢华之风。
可以说,范仲淹处理饥荒是非常合适的。17年后,60多岁的范仲淹再次遭遇大饥荒,他对饥荒的处理已成为经济学的经典案例。到目前为止,让我们来谈谈范仲淹是如何对待饥荒的。
1050年,范仲淹知道杭州时,吴中地区发生了大饥荒。饥荒非常严重。路边经常有人饿死,灾情严重。范仲淹开仓放粮,筹集资金存粮救济灾民。但这只是杯水车薪,杭州人民无法渡过难关。因此,范仲淹根据杭州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灵活的救灾措施。这些措施大致有三点:
首先,提高大米和谷物的价格。饥荒来临后,城市人民缺少大米和谷物,导致大米和谷物价格飙升,突然上升到120篇文章,范仲淹仍然觉得不够,大米和谷物价格上涨到180篇文章,张贴名单告诉杭州人民,名单一出来,杭州人民抱怨,大米商人高兴。(来自南宋东河的《救荒活民书》)
第二,发展杭州当地的旅游业。杭州人喜欢龙舟比赛,范仲淹鼓励人们举办更多的龙舟比赛。他自己每天都在西湖上旅行,所以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杭州的人们举办了大规模的游戏活动。(来自沈括的《梦溪笔谈》)
[img]151469[/img]
第三,土木工程大兴。杭州人喜欢做佛教。范仲淹找到了各佛寺的住所,告诉大家:“现在是饥荒的时候了。农民工的工资将被压得很低。你可以借此机会建造土木工程、翻新或建造土木工程。大家都觉得在理,于是各大佛寺纷纷招工修建。除佛寺外,还有政府建筑、仓库等也开始在此期间进行翻新建设,而富贵人家也纷纷招工进行各自的土木建设。(《梦溪笔谈》来自沈括)
在杭州饥荒期间,范仲淹做了这三件事。更不用说这样做了,杭州的人民会怎么样,只有当朝鲜官员得知这一点时,他们才写信弹劾范仲淹。他们认为范仲淹“不同情荒政,玩耍,公私兴造,损害民力。”范仲淹还写了一封信,说出了他所做的所有目的。他的目的是什么?自然是救济灾难。
那么他的三项措施实施后会发生什么呢?先说提高米粮价格。范仲淹把米价提高到了180篇文章,这真的让米商兴奋不已。不仅当地的米商开心,外地的米商也闻风而动,米粮不断涌入杭州。
我们都知道一句话,叫做“稀有昂贵”,饥荒,大米价格会上涨很多,但当大米不断涌入杭州,为了卖大米,大米商人不得不降价卖大米,所以,受害者只在头几天以180文买大米,然后可能以不到120文买大米。
这让人们有米可吃。如果范仲淹一开始不允许米价上涨,甚至强迫米商降价,很可能米商宁愿储存米粮也不愿卖给人。
让我们来看看旅游业的发展,这实际上是为了刺激内需,刺激消费,让钱流通,从富人到下层,毕竟,无论饥荒如何,所以富人不会损失太多,如果让他们旅行更多,自然会花钱,流向市场,可以支持很多人。
大兴土木工程更简单。事实上,这是为了促进就业,让人们有工作可做,有钱可赚。饥荒时,每个家庭都没有钱买米饭。如果他们能每天工作,他们自然会有钱买米饭和食物。
范仲淹的三项措施实施后,杭州人民度过了饥荒。这时,人们发现范仲淹的这些措施真的很聪明,忍不住赞不绝口。如果只靠政府开仓、放粮、降低米价来救灾,只能满足暂时的需求。更不用说,政府没有那么多的粮食储备和银钱来满足这么大的救灾项目,而范仲淹让市场真正活下去,手段也不是不聪明。
当然,当我们看到这三个项目时,尤其是提高大米价格的项目,并不适用于所有的饥荒。范仲淹此举也是根据杭州市的具体情况制定的救灾措施,只能适用于局部地区的饥荒。
如果全国各地都有饥荒,提高米价可能会适得其反,这样的措施只能在杭州等一些富裕城市实施。对于那些已经相对贫困的城市和地区来说,这样的措施基本上没有效果,最终只能是人民受苦。
此外,提高米价的手段也是一场大赌博。如果你赢了赌博,每个人都会高兴。如果你输了赌博,人们会受苦,官员会失去名声。此外,普通官员很难实施这一措施。如果范仲淹德没有受到高度尊重,许多人愿意相信他,改变官员来执行,他们可能会面临巨大的压力,只能半途而废,这也会导致鱼腥味。
巧合的是,范仲淹在杭州提高了米价来应对饥荒。几年后,当包拯知道庐州时,他也效仿范仲淹。“米价不限,贾至益多,米便宜。”
为什么人们称赞范仲淹提高了米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