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治皇帝死后,为什么这两个人主动丧葬?下面是详细的文章介绍。
“人殉”制度是古代葬礼中的一大坏习惯,不仅存在于中国,而且存在于世界各地。墨子曾记载:
天子杀人,众人数百,寡人数十;将军、医生杀人,众人数十,寡人数十。
在漫长的历史中,秦始皇和汉武帝都死了。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后宫无子女的妃嫔全部殉葬,多达40名妃嫔随“太祖”而去。明成祖朱棣去世,也有16名妃嫔死亡。明英宗朱祁镇时期,明英宗自身的经历使他最终选择废除人殉制度。虽然明英宗是明朝唯一被俘虏的皇帝,但仅凭他“废除人殉”的成就,他就能“一俊遮百丑”,废除人殉是千秋之功。
[img]149273[/img]
在中原民族范围内,在北方的游牧民族中,明英宗废除人殉,人殉制度一度十分流行。例如,当清太祖努尔哈赤去世时,他最喜欢的女人阿巴亥被迫穿着盛装自杀。清太宗皇太极死后,妃敦达里、安达里等人被埋葬。顺治皇帝是清军入关后的第一位皇帝。他长期以来一直受到汉族文化的影响,甚至相信佛教。那么,顺治死后,是否发生了“殉难”事件呢?
答案是:是的!顺治死后,一男一女主动为顺治殉葬,两人身份特殊。这个女人是后妃董鄂;这个男人叫傅达理。这两个人似乎主动丧葬,但事实上,作为他们,他们必须死。这件事要从顺治皇帝的传奇死因说起。
顺治皇帝6岁登基,长期被摄政王多尔根压制。13岁时,多尔根在狩猎过程中意外死亡。顺治提前登基,释放了自然,开始了无拘无束的皇帝生涯。皇太后小庄(死后)为他安排了两次婚姻,他不喜欢,顺治13年,19岁的顺治纳正白旗董公主,后人称董公主,从那时起找到了自己的“白月光”,顺治宠物董公主,甚至读奏折厌倦了董公主的宿舍,小庄很不满意。
后来,董鄂妃的独生子死于疾病。董鄂妃太伤心了,去世了。顺治皇帝失去了他的爱人,心碎了。他不仅不顾劝阻,把董鄂妃封为皇后,甚至有了出家的想法。@ 顺治帝的颓废与董鄂妃有很大关系。
据《清史稿》记载,董鄂妃去世半年后,顺治皇帝染天花去世。当然,也有野史认为顺治没有死,而是出家而去。
无论顺治皇帝是去世还是出家,孝庄作为顺治的生母,都注定要对董鄂氏族感到愤怒。因此,顺治死后,董鄂妃家族的危机即将来临。
这时,后宫里有个妃子最尴尬,她就是董鄂妃的妹妹
贞妃
董鄂氏。贞妃不是董鄂妃的妹妹,而是民族妹妹。但出生在同一个家庭意味着她无法逃脱这种关系。据《清圣祖实录》记载:
当皇考上宾之日,感恩遇之深,克尽悲痛,遂尔去世,芳烈难忘。
这句话的意思是,顺治皇帝去世时,贞妃伤心欲绝,主动死于自己的生命。表面上看,贞妃的死是“爱”,但在这些话的背后,是为了避免董鄂氏族被清算而必须做出的无奈之举。
事实证明,贞妃的选择是正确的。贞妃主动殉葬后,不仅得到了孝庄的认可,还被封为贞妃(贞妃的名字是死后封的,以前是妾)。
[img]149274[/img]
除了董鄂妃,顺治帝最亲密的人中还有两个,一个是宦官
吴良辅
,另一个是侍卫
傅达理
。吴良辅是顺治皇帝的亲密宦官。顺治去世前两天,他代替顺治剃须。顺治死后,吴良辅被康熙(实际上是孝庄)命令处斩,连接全家。傅达理跟随顺治多年,他清楚地知道顺治皇帝的罪行。因此,顺治皇帝去世后,傅达理为了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选择为主人“忠诚”并死于葬礼。
《圣祖本纪清史稿》记载:
(顺治十八年)四月,殉葬侍卫傅达理祭葬。
这段话很有意思。顺治皇帝死于顺治18年(1661年)正月初七晚,顺治皇帝死后傅达理立即被埋葬。为什么康熙要求礼部为死于葬礼的傅达理举行祭祀?可见傅达理之死并不寻常,甚至有人猜测傅达理可能不是主动殉葬,而是被孝庄赐死。无论傅达理是主动求死还是被赐死,他的“殉葬”都是一种无奈。
清朝康熙十二年,御史朱斐上奏说:
“丈夫以主命责问奴隶,或畏威而不敢不从,或怀德而不忍不从,两者都不能为训...
捐躯自杀是非盛世所必需的
。”
康熙听从了建议,下令废除了葬礼制度。因此,顺治皇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死于活人的皇帝。贞妃董鄂和侍卫傅达理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死去的后妃和侍卫。
中华民族有5000年的历史,殉难制度注定要被历史遗弃。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我们也应该区分优缺点。毕竟,历史正在发展,并不是所有的“传统”都是正确的。
为什么顺治皇帝死了,这两个人主动丧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