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第四位皇帝刘肇将东汉推向顶峰,将东汉带入深渊。他为什么这么说?
提到西汉哪位皇帝将西汉推向鼎盛时期?很多人会不假思索地说汉武帝或者汉宣帝,但是如果有人抛出东汉哪个皇帝把东汉推向鼎盛时期的问题呢?恐怕会有相当一部分人抓耳挠腮。的确,虽然东汉是一个与西汉并列的强大帝国(西汉与东汉形成了一个伟大的汉朝),但由于大多数东汉皇帝的寿命不长,东汉的皇帝并不多。除了开国王光武帝刘秀和亡国王汉献帝刘协,我相信大多数人对东汉皇帝的行为基本上都不是很好。
虽然很多人对东汉皇帝的事迹不太了解,但有一个最基本的历史常识。我们都知道,一个王朝很少在一夜之间迎来鼎盛时期。当秦始皇统治世界时,你看不到秦朝的能力。贾毅曾在《过秦论》中一针见血地说:至于第一位皇帝,他在奋斗了六代之后是残酷的。西汉可以在汉宣帝时期迎来鼎盛时期,以前七位皇帝的努力也是不可或缺的,那么东汉是哪位皇帝呢?既然他开创了一个繁荣的时代,把东汉的国力推向了鼎盛时期,为什么他的名字不在后世?历史的秘密是什么?
在《辟雍赋》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辉煌,永元之隆。包宏应该是,周建大中。储存纯净和谐,化溢于兹丰。文中提到的化盛于兹丰的永元之隆是东汉国力达到顶峰的时期,创造永元之隆的皇帝是东汉的第四位皇帝汉和皇帝刘肇。
[img]149213[/img]
刘肇是汉章帝的第四个儿子,生母是梁贵人,养母是章德窦皇后。作为汉章帝的第四个儿子,刘肇没有机会继承大统。然而,由于她的养母窦皇后,在窦皇后的设计诬陷下,王子刘青被废除为王子,刘肇被立为储君。公元88年,汉章帝因病去世。10岁的刘肇登基为皇帝,为汉和帝。他的养母窦皇后,也就是他的第一任母亲,被提升为皇太后。由于汉和帝年轻,窦太后开始在朝鲜称职。(二年二月的张和,即皇帝位,年十岁。尊皇后称皇太后,太后临朝。)
窦太后在摄政时委以重任。比如她的哥哥窦宪被封为将军、冠军侯、窦都为卫尉、窦景、窦壮都为侍中、奉车、徐都尉。至于其他叔叔和兄弟,他们也担任侍中、将军、医生和郎官。似乎整个朝廷都被窦姓控制,尤其是窦宪打破匈奴,燕然勒石归来后,窦姓的气焰达到了朝廷的顶峰。窦宪甚至出现了一场闹剧,“尚书以下议拜之,伏称万岁”。窦氏的权势和群臣的趋炎附势让汉和帝坐在针毯上,生怕不小心被取代,尤其是得知窦宪的叛逆欲望后,汉和帝更加紧张。
[img]149214[/img]
为了化解困境,汉和帝决定先发制人,他把目光投向了当时谨敏而有心机的郑众,不依附窦氏外戚的中常侍钩盾。在郑中等宦官的帮助下,汉和帝利用外戚窦氏的内部矛盾,成功地在宫中埋伏,抓获了他所有的骨干,命令人们收回窦宪将军的印章丝带。本来汉和帝想把窦氏一族犯罪的一群人全部处死,但看窦太后的脸,汉和帝命窦宪、窦都回封地。汉和帝在确认他们都到达封地后,给了他们最体面的死法,命令他们全部自杀。(帝以朝臣上下不附宪,独中常侍钩盾令郑众,谨敏有几颗心,不事豪党,便与众议议宪..庚申,帝幸北宫,诏执金吾,五校尉勒兵屯卫南,北宫,闭城门,收捕郭黄,郭举,邓叠,邓磊,都下狱。遣拜者仆射收宪将军印丝…皇帝以太后故,不欲名朱宪,为选严相监督。景到国的宪、本、景都被迫自杀。)
今年,汉和帝只有不到14岁。与康熙帝16岁时杀害权臣鳌拜相比,汉和帝的表现更好。亲政后,汉和帝表现出他在这个年龄并不成熟。他每天在朝鲜听政治,深夜阅读奏章,从不忽视政治事务。因此,他被称为“谦虚有终”。当然,如果只是这些,汉和帝自然不会受到赞扬,东汉也不会在他的统治下达到顶峰。
此外,汉和帝同情人民的痛苦,多次下令救济灾民,减税、安置流民等。他渴望治国人才,在法制上主张宽刑。汉和帝对内的一系列措施,让东汉在光武中兴、明章之治的基础上再次前进。比如以人口为例,史书记载光武帝中元二年(公元57年)人口超过2100万。到汉和帝元兴元年(公元105年),人口达到5325万。
[img]149215[/img]
如果一个皇帝只有内在的文治,与那些著名的皇帝相比,没有外在的武功有些不足。与汉朝和皇帝不同,他的外在成就也相当出色。不用说,他平定了边境叛乱,打破了匈奴。他让西域回到东汉的怀抱,降附了50多个国家,完成了汉光武帝、汉明帝、汉章帝未完成的夙愿。因此,对于汉朝和皇帝拓展领土、四夷宾服武功的史书,逮捕永元,虽然颇有张,而且俱存不扰,是以齐民岁增,辟土世广。偏师出塞,则漠北地空;都护西指,则通译4万。
汉和帝对内对外的一系列措施最终将东汉帝国推向了顶峰,在他任期统治时被称为“永元之隆”。据说汉和帝应该在后世取得这样的成就。不幸的是,现实并非如此。为什么?
事实上,原因与汉和帝本身有很大关系。简而言之,汉和帝在创造东汉帝国的繁荣时期,也为东汉的毁灭埋下了祸根。当政之初,汉和帝是外戚专政的。为了夺回政权,以中常侍钩盾为首的宦官做出了巨大贡献。自然,当谈到功行奖励时,宦官获得了丰厚的利润。有史书上的一句话:中官用权,从众。
宦官作为一支重要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时,由于汉朝皇帝英年早逝(汉朝皇帝27岁死亡),汉朝皇帝没有妥善解决继承人的问题。结果,汉朝皇帝死后,外戚重新掌管了政权。后来,为了平衡外戚的政治,皇帝不得不重用宦官,在整个东汉的中后期,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东汉在两者的灾难下日益衰落,最终灭亡。
为什么汉朝皇帝刘肇把东汉国力推向鼎盛时期,却名不见于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