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鸾,即齐明帝,始安王萧道生的儿子,齐高帝萧道成的侄子,南北朝第五位皇帝,在位四年。
萧鸾从小父母双亡,由萧道成抚养,萧道成视为自己出来。宋顺帝时,萧鸾担任安吉令,以严格著称;后迁淮南,宣城太守,辅国将军。齐高帝时任西昌候、营州刺史;齐武帝萧泽升任侍中,带领骁骑将军。萧死时,以萧鸾为辅政,辅助萧昭业。494年,萧鸾废杀萧昭业,改立弟弟萧昭文;不久,萧昭文被废为海陵王自立为帝。萧鸾在任期内长期生活简单,要求节俭,停止地方政府对中央政府的贡献。萧鸾晚年病重,尊重道教和厌恶,把所有的衣服都换成红色。498年,萧鸾死于兴安陵。
为政举措
政治
高宗明察秋毫,有政治能力,依法办事,公正无私。限制受到他宠爱的人,群臣彻底消除腐败。
经济
为了省钱,促进出身低微的人不要用四把伞。放弃祖先建造的新林园,把土地还给人民;废除文帝建立的王子东田,出售。皇帝用来旅行的船把上面的金银都摘下来送到国库。
[img]148932[/img]
军事
公元498年6月(永泰元年),魏主元宏下令征发20万河北、定、英、相、济五州兵卒,准备大举南伐。此时,中书监魏郡公穆熊与穆泰通谋一事曝光,虽大赦后仍被裁为民;司空穆亮也被迫辞职。经过一番准备,8月,孝文帝率领六军从洛阳出发,让任城王澄和仆人李冲、御史中尉李彪留在首都,命令他的弟弟彭城王谢暂时领导中国将军。谢谢说:亲疏并用,古人之道。臣是什么样的人,屡蒙陛下宠授!过去,陈思王曹植上表魏文帝,要求自试带兵攻打吴蜀,但没有得到允许。不邀请他来承担征服的重要任务。为什么差别这么远?听了这话,孝文帝笑了,拉着元谢的手,亲切地说:二曹以才名相忌,我和你以道德相亲。只要你克己复礼,为什么还要管别的事? 孝文帝引兵直奔襄阳,彭城王谢等36军相继前后,众号百万,吹唇吹地。兵到赭阳,留诸将攻,自带兵南下奔袭宛城,当晚攻克外城。齐南阳太守房伯玉根据内城拒绝,孝文帝派中书舍人孙延景对房伯玉说:这次我要把南方打平,统一全国,不像以前那样冬来春去,没有克获,绝不还北。你的城市首当其冲,必须先攻击,长期一年,近一个月。封侯,斩首示众,事在瞬间,宜加三思。方伯玉率众坚守,魏军无法取胜。孝文帝留咸阳王禧等人攻南阳,自引兵到新野,又遭到齐新野太守刘思忌的顽强抵抗,直到十月,仍无法攻下。齐明帝急派大将崔慧景率步骑2万多人增援襄阳。十一月,南齐韩秀芳等十五将投降北魏,魏兵才在绵水以北取得胜利。战争持续到第二年三月,北魏终于占领了雍州的南阳、新野、南乡等县,刘思忌被杀,房伯玉被迫出降。然后大败崔慧景,萧衍于邓城,斩首,俘获2万多人。孝文帝乘胜率众10万围攻樊城,齐雍州刺史曹虎闭门自守。但涡阳一战,魏军失败,一万多人被杀,三千多人被俘,军资器械财产损失数千万。在迫使齐军撤退之前,北魏急调步骑了10多万去援涡阳。九月,孝文帝得知齐明帝死讯,甚下诏说礼不伐丧,引兵而还。
[img]148933[/img]
历史评价
《南齐书》史臣说:高宗以支臣为论,以犹子为论,一旦到此,诚非素心,遗寄所当,谅不得免。夫杀夷之事,怀抱多端,或来自雄忍,或生畏。让同财之亲,先在我身上抛弃;进引之爱,量物必违。疑怯既深,猜疑外入,流涕行朱,非云义举,事苟求安,能无愧吗?既而自树根,枝胤孤弱,贻厥不昌,终覆宗社。若令压纽之征,必委天命,盘庚之祭,也继阳甲,杖运推公,夫何嘲尔!
《南齐书》称赞:高宗傍起,宗国之庆。慕名节俭,垂文法令。仔细观察官政。绵阳失土,南风不竞。
胡三省:王莽、司马师、萧鸾同是心也。国之奸贼,必有翅膀,有天下者,其戒之哉!
后人如何评价萧鸾?他登基后有什么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