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馥字原为御史中丞,后为董卓推荐为冀州牧,参与十八路诸侯讨东。说到这里
东汉末年是指从中平元年到建安二十五年(184-220年)的时期。当时东汉分为十三个州,每个州都有强大的分裂。各方势力相互作战,形成诸侯分离的局面。在这些分裂势力中,曹操、袁绍、袁术、刘章、刘彪、孙健、儿子、刘备等著名势力的崛起和消亡也引起了喜欢汉末三国历史的朋友的关注。
[img]148408[/img]
汉末三国时期,袁绍一度成为最强大的诸侯。袁绍势力的崛起也意味着一些诸侯的消亡。例如,刘备的同学公孙赞被袁绍摧毁了。至于本文中提到的韩福,他原本坐落在冀州,但他没有与袁绍作战,失去了强大的冀州。此外,作为汉末三国时期最懦弱的诸侯,韩福最终被吓坏了,选择在厕所里自杀。
一
韩福是颍川县人,是袁氏的门生,是御史中城。中平元年(189年),董卓入主洛阳,以皇帝命令诸侯,封韩福为冀州牧羊人。这意味着韩福已经成为掌管一个州的诸侯。冀州,包括今天的河北省、山西省、河南省,已经是京津等地。因此,作为冀州牧羊人,韩福可以说拥有10万兵役。比如蜀汉只有益州,也有10万军队。
不久之后,袁绍和董卓决裂逃往渤海,被董卓封为渤海太守,受韩馥控制,即袁绍是冀州牧韩馥的手下。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关东州县起兵讨东,推荐袁绍为盟主。在关东诸侯讨伐董卓的行动中,韩馥无疑是左右摇摆的,即与袁绍、曹操等诸侯相比,韩馥对袁绍有疑问,不愿意袁绍进一步壮大势力,故意拖延粮草供应。
二
[img]148409[/img]
初平二年(191年),董卓劫持汉献帝刘协迁都长安后,与董卓作战的关东诸侯自然解散。在此基础上,韩馥、袁绍、关东诸将商量,决定抛弃汉献帝刘协,以幽州牧刘虞为皇帝。然而,这一提议遭到了幽州牧刘虞的反复拒绝。不久之后,韩馥部将曲义反叛,韩馥与曲义作战,结果失败。对此,长期觊觎冀州的袁绍,选择了曲义结交。此外,袁绍的谋士还建议袁绍秘密联系公孙赞,鼓励后者派遣军队攻击韩福,迫使韩福放弃冀州牧羊人的地位。
袁绍认为这是合理的,于是他立即给公孙赞写了一封信,后者计划雇佣韩福。此时,袁绍派侄子陈留人、英川人荀陈劝说韩福,即劝说韩福将冀州牧羊人的宝座交给袁绍。汉末三国时期,虽然益州牧羊人刘章只是守成之主,但他也知道,他直到最后一刻才放弃与刘备的反抗。然而,作为汉末三国时期最懦弱的诸侯,韩福的劝说决定主动让位。
三
面对荀陈等人的劝说,韩馥决定向公孙赞、袁绍不战而降,即将冀州牧的位置交给袁绍。然而,得知这一消息后,韩馥的长史耿武、不开闵纯、骑都尉郁授认为冀州兵强马壮,根本不用怕公孙赞,更不用说袁绍来控制局面了。而且,韩馥的一些忠诚下属要求带兵抵抗袁绍等人。结果,忠言逆耳,韩馥还是选择放弃官位,搬出官邸到中常侍赵忠的老房子,派儿子送给袁绍印丝让位。
因此,对于袁绍来说,他几乎毫不费力地赢得了冀州的领土,这也为袁绍势力的崛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这方面,在我看来,韩福之对袁绍不战而降。除了懦弱,他还与袁家的生活有一定的关系,即韩福的仕途离不开袁绍和袁术家族的提升。
四
[img]148410[/img]
@ 当然,袁绍窃取冀州牧民的宝座后,并没有杀死韩馥。首先,他想赢得人们的心。第二,这样一个懦弱的王子真的没有太大的威胁。执掌冀州后,袁绍封韩馥为奋武将军,但既没有兵,也没有官属。然而,不久之后,韩馥还是不放心,于是去陈留郡太守张邈。后来,袁绍派使者去见张淼。对此,袁绍的使者只是和张淼商量事情,根本没有加害韩馥的意思。此外,如果袁绍想除掉韩馥,早就在之前开始了,不会让他投奔张邈。
结果,韩馥以为袁绍和张淼要算计自己,于是走进厕所,用书刀刮刀自杀。在这方面,在我看来,在汉末三国时期的诸侯中,韩福失去诸侯地位的方式不仅非常懦弱,而且还吓得跑到厕所自杀,让人觉得这个人太胆小了。@ 即使韩馥没有被袁绍夺去冀州牧的位置,吕布和曹操也不是韩馥能应付的对手。换句话说,在竞争激烈的东汉末年,韩馥、刘璋、刘虞等诸侯毕竟不如曹操、刘备、袁绍适应当时的环境。
汉末诸侯韩馥是如何失去冀州的?最后的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