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的作品长期以来一直被尊为婉约诗人的“正宗”。在过去,他被称为“词家之冠”或“词中的老杜”。他被公认为“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很大。
北宋时期,以苏轼为代表的词作表现出词与音乐逐渐分离的倾向。相反,周邦彦要求词的格律非常严谨,非常重视词与音乐的配合,在词句、押韵、平调、对抗等方面都非常规范。
这样强调格律的结果是显而易见的。周邦彦的话注重抑扬顿挫,朗朗上口,极具音乐美。以至于当时,从贵族、文士、音乐家、歌手到歌手,他们都喜欢唱周邦彦的话。
以下五首周邦彦的词,来品尝一下音韵极佳的词:
《拜星月慢》
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门灯窗,秋娘院。微笑着相遇,仿佛琼枝玉树相倚,温暖的阳光和灿烂的阳光。水盼兰情,永远是稀有的。
画中,旧知春风。谁知道,自从来到瑶台,依恋雨润云温,苦风吹散。念荒寒,寄宿无人博物馆,重门闭,败壁秋虫叹息。无奈,一缕相思,隔溪山不断。
[img]147786[/img]
这个词是根据唐教坊曲改编的。这个词一开始就出现在周邦彦身上,应该是正体的。后来很多诗人根据这个词填词,比如南宋吴文英,南宋周密,明末清初尤侗。
这个词是诗人在回忆自己和秋娘的故事。上一部电影写了两个人第一次见面,下一部电影写了一个人的孤独,不仅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执着,也表现了相思的痛苦。
《关河令》
秋天的时候,阳光渐渐变得苍凉。变成一庭凄凉。站着听寒声,云深无雁影。
更深的人去沉默。但是照壁,孤灯相映。酒已经醒了,怎么消夜永远?
词牌名“关河令”原名“清商怨”,古乐府有“清商曲词”,大部分曲调都是悲伤的声音,叫“清商怨”。这个词的主题是晏殊的“清商怨·关河思望满满”。后来,周邦彦用晏殊词中的“关河思”更名为“关河令”,又称“伤情怨”。
这首歌写的是黄昏的羁愁,下一部电影写的是夜深不眠的苦涩,以时间的转换为线索,展现了作者在萧瑟的深秋因人空而产生的悲伤和孤独。
[img]147787[/img]
《应天长》
风是温暖的,雾是晴朗的,池塘充满了春天。夜堂里没有月亮,沈沈很冷。梁间燕,以前的社会客人。像嘲笑我一样,闭上门,悲伤而寂静。花儿过去了,院子里到处都是芬芳和混乱。
那一次,我们相遇了,驻扎在郊区的油墙上。我又看到了汉宫里的蜡烛和五侯屋的烟雾。绿草,迷路的陌生人。带着酒,仔细寻找前行。市桥很远,柳下的人们仍然认识自己。
又称“应天长令”的词牌名、《天长慢》,分为小令和长调,小令从韦庄开始,长调从柳永开始。这个词以起起落落的方式表达了诗人的忧郁和忧郁。
《夜游宫》
树叶下斜阳照水,卷起轻浪,沈沈千里。桥上的酸风射着眼睛。立多时,看黄昏,灯火市场。
古屋寒窗底,听几片,井桐飞坠。不爱单被重复。谁知道,为萧娘,书一纸。
词名又称“念彩云”、《新念别》、《瑞珠宫》,这个词调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毛涌的词集《东堂词》中。这是一首伤离怀旧的词。随着时空的推移,风景发生了变化,层层深入,环环相扣。最后,我指出“为小娘写一本书”,戛然而止,余韵悠然。
[img]147788[/img]
《绮寮怨》
上马人帮助残醉,微风没有醒来。映水曲,翠瓦朱檐,垂杨里,乍一看金亭。当时我被问题打败了,蜘蛛丝罩,淡淡的墨苔晕了。读着,岁月如流,徘徊了很久,叹了口气,悲伤了。
去疲惫寻找旅程。江陵的旧事,何曾再问杨琼?旧歌凄清。向愁黛,跟谁听?尊前老人如在,想我,最关心。为什么要“渭城”?歌声还没有结束,先泪流满面。
这个词是周邦彦创作的,宋词中只有一个。上一部电影写金亭告别,下一部电影写完告别后再见面。整个词都是蜿蜒写出来的。触景伤人,情调凄凉沉闷,情如流水,自然委婉。
周邦彦的语调低沉,比刘永更优雅含蓄。他注重音律和谐,是婉约派和格律派的集大成者,开启了南宋姜奎和张炎的词风。
晚清时期,名词家陈廷焯(1853-1892年)在《白雨斋词》中称赞道:“词至美成,有大宗。前苏后秦,后开姜后史,自有诗人以来,不得不被推为巨人。”
现代汉学大师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称赞道:“美不如欧秦,只有言情体物,极其工巧,所以是一流的作者,但他讨厌创作和调整的天赋,创造力的天赋很少。”
如何评价周邦彦的话?他的作品有什么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