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清朝官员和贪官并存。清朝时期,小沈阳是最大的贪官,他的财产相当于清朝十多年的税收。与康熙称赞为“世界第一廉政官员”的余成龙形成鲜明对比,他的遗物只有一套官服。
余成龙属于大器晚成型,45岁入仕,一生23年,三次被推荐为“卓越”,是历史上清官的典范。
[img]147410[/img]
科举之路多坎坷,人到中年做官
今天的山西省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是于成龙的出生地,他入仕前一直住在这里。余家虽然当时不富裕,但衣食无忧。
于成龙在家里排名第二,上面还有一个哥哥于化龙。然而,在成龙很小的时候,他的生母田就去世了。幸运的是,他的继母李把他当作自己的。
成龙成年后,他试图通过科举考试成为一名官员,但现实总是令人失望的。他23岁参加乡试,只有副榜贡生;35岁时,他仍然在名单上无名。
在过去的十年里,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清朝取代了明朝,顺治成为紫禁城的新主人。于成龙已经是丈夫和父亲,但未来仍然渺茫。
后来,他被家里的琐事耽搁了好几年。直到顺治18年,于成龙才成为七品小县长。今年,于成龙45岁,距离他第一次参加科举考试已经22年了。
人到中年的于成龙,怀着“这次旅行永远不会以食物和衣服为目标,誓言不要无知的良心”的信念,离开家乡告别妻子,去广西罗城,开始他的职业生涯。
[img]147411[/img]
大器晚成也无妨,三举卓著名
金子总是闪闪发光,大器晚成的于成龙,不仅用自己的才华赢得了人民的赞誉,也得到了上级官员和朝廷的认可,官职步步高升。
当于成龙第一次来到罗城时,这里的环境非常糟糕。县里只剩下六户人家,甚至没有办公室。上任后,他实施了《保甲法》,严厉惩罚了强盗,约束了瑶族人民,鼓励了生产和建立学校
短短七年,罗城从一个深度贫困的县变成了一个安居乐业的新家。余成龙的才华得到了广西巡抚金光祖的欣赏。康熙六年朝廷考核官员时,他会同两广总督卢兴祖,推荐余成龙为优秀人才。
随后,于成龙被提升为四川省合州市知州市和湖广市黄州府的同知(驻岐亭)。在合州,他招募人民垦田,借牛种,使人口急剧增加;在岐亭,他伪装成乞丐,深入盗匪巢穴,然后带领士兵围捕和惩罚他们,以消除匪徒。
由于岐亭治理得当,于成龙被湖广巡抚张朝珍推荐为卓异,后来晋升为武昌知府。
康熙十七年,62岁的于成龙晋升为福建省按察使。在任期间,他写了一本关于康亲王杰的书,释放了成千上万因通海罪被释放的平民;遇到疑问,他及时审理,判决公平;普通人的孩子被抢到军队当仆人,他筹集资金赎回他们。
福建巡抚吴兴佐称赞于成龙的表现为“廉能第一”。而且他也第三次被推荐为优秀,晋升为直隶巡抚。
[img]147412[/img]
宦海沉浮了20多年,天下第一个廉政官员
于成龙实际上是世界上第一个廉政官员,不是后人吹捧的,而是康熙金口亲封的“千古一帝”。
康熙二十年,于成龙奉诏进京面圣,康熙称赞他为“清官第一”,还奖励他钱,御马,制诗称赞他。
余成龙一生为官23年,最后官到两江总督,于康熙二十三年去世,享年68岁,头衔清端。
无论是芝麻小官还是封疆大官,于成龙始终坚持自己的初衷,全心全意为人民请命,每天吃粗茶淡饭,从不饱私囊。
他死后,遗物很少。除了一套官服,只有盐、豆豉等简单的日用品。难怪人们听说他去世了,如果他们失去了亲人,他们纷纷罢市哭泣,成千上万的人自发地埋葬了他们。
《清史稿》:在成龙督江南,或者说他改变了自己的素行,死后,他知道自己总是诚实的,被人们称为。危险因素是直的,不是勒索、仇恨和诽谤,造成了这样的耳朵。居官如成龙,能有多少耶?
值得一提的是,于成龙在担任两江总督时,因得罪权贵而被弹劾。他死后,康熙得知他被诬陷,于是给了他太子太保。
如今,距离成龙故去已有330多年,但他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高尚品格,将被世代传颂。
希望今天的官员和未来的官员都能以文龙为榜样,以贪官为耻,以清官为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于成龙:大器晚成的人才,历史上清官的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