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很多人都在小说或一些历史书中看到过提督的职位。历史上有许多著名的九位提督,如和坤和龙科多。我们知道这个官方职位并不小,但很多朋友可能不知道这个职位有多强大,他们在做什么。
统领九门管钥,统帅八旗步军五营将本,周卫回,肃靖京邑
据《清史稿》介绍,九门提督的职责在于掌管京城九门的出入和安全。
他们有权动员五个营地的部队,主要负责北京的安全问题。如果转换到现在,这个职位将充当北京市公安局和驻军司令的整合。
然后话说回来,一个九门主管掌握了进出首都的所有大门。他还有一些军事力量。可以说,没有这个职位或他的支持,朝鲜的局势就很难稳定下来。有了这样的威胁,皇帝不怕他关上大门,强迫宫殿叛乱吗?
皇帝并不愚蠢。当然,他会想到这些。他自然会考虑这些未知的风险。那么他如何避免这种关系呢?
九门提督
提督主要是指提督军务总兵官,九门是指北京的大城门,包括朝阳门、宣武门、正阳门等。总的来说,九门提督负责九门的守卫和门禁。
每天有12个小时,九门督察需要安排守卫轮流环城巡逻。在检查街上无疑人物的同时,他们还可以帮助衙门朝廷和其他逮捕囚犯。
清朝的官职等级制度仍然延续了汉魏时期的官职制度。它被称为“九品十八级”。顾名思义,朝中的官职分为九个阶级和九个阶级,每个阶级都有积极的和从。随着官职等级的逐渐降低,一品到九品共有19个等级。
[img]145171[/img]
嘉庆皇帝之前,九门提督只是二品官职。他亲身经历了九门提督的威胁,深刻认识到九门提督的重要性,将官职提升为一品。由此可见,这个职位在历代皇帝心中极其重要。
提督的威胁
除白塔山信炮管理部门外,九门提督还负责领导布军营、巡逻营,共有16个管理机构。
这样,九门提督能掌握的兵力可以达到3万人左右,他们都是训练有素的士兵,配备了当时最好的武器,实力不容小觑。
因此,基于这样的地位和兵力,提督在推翻朝廷时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
康熙时期,九位王子秘密争夺王子的位置。八位王子有着广泛的人脉,两次主动与九门提督隆科多攀登关系。最后,四位王子胤祯得到了隆科多的帮助,并获得了最后的王位。
但四王子上位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果断地将九门提督控制在自己手中,把一些隐患扼杀在摇篮里。
乾隆皇帝退位,嘉庆皇帝继位时,九门提督和坤没有被替换。
更令人窒息的是,嘉庆皇帝仍然与坤不和,所以乾隆还活着的时候,他经常担心自己的地位,生怕有一天和坤关门造反。所以乾隆去世后,嘉庆皇帝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卸下和坤九门提督的地位。
由于九门提督对皇帝的威胁如此之大,皇帝又怎能保证自己的安全呢?
限制君王的手段
相互制约
众所周知,治理世界并不容易。朝内朝外每天都有很多政务要忙,朝廷的文武官员履行自己的职责,帮助皇帝处理这些事情。
[img]145172[/img]
君王的主要工作是宏观上控制和平衡大臣,使他们在使用自己的同时相互制衡,九门提督自然也是如此。
九门提督一职虽然是从一品开始的,但实际上他的实权远不如其他同级官员高,属于兵部尚书的管制。
要知道,即使兵部只属于二品,九门提督也要受到他的管辖。无论是调兵集结还是官员罢免,都要经兵部尚书同意,这在《清律》中描述得非常详细。
顺天府、五城御史等京城其他势力,加上八旗驻军,都属于与九门提督的相互制约关系。
八旗势力
所以假设一个极端的情况,九门提督成功绕过了兵部的管辖,兵临城下,那么他们的胜算有多大呢?
要知道紫禁城有3000名内侍卫,不要低估他们,他们都是顶级保镖。
与普通士兵不同,他们要么来自三旗的贵族家庭,要么来自八旗的英雄。他们几乎聚集了满洲八旗的所有顶级势力,杀死他们与整个满清皇室基本上没有什么不同。
九门提督攻击紫禁城时,内城内的八旗家族也会第一时间聚集护院家丁等,所有能利用的人都会前来护驾,连丰台大营和西山瑞健营都会第一时间赶到都城。
可见造反一事必败无疑。
[img]145173[/img]
人选慎重
当然,最重要的是当代皇帝对九门提督的候选人。你知道,大多数能担任九门提督的人都是皇室的内部成员,要么是皇室的亲戚,要么是皇帝的心腹大臣。
在满清历史上,只有一位汉族官员担任过九门提督,名叫蒋临照。即便如此,他的头衔也只是一个记名提督。
由此可见,九门提督的门槛很高,要经过多次筛选。他们基本上是能力强、皇帝信任的人,这无疑扼杀了叛乱的隐患。
千算万算,都算不上城府最深的皇帝,即使九门提督位高权重,君王也有办法让他们害怕,不能轻举妄动。
不仅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君王的控制之下,连他们的策划大概都被君王看得一清二楚。
清朝九门提督的权力有多大?皇帝是怎么提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