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荣,周世宗,周太祖郭伟的养子,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第二位皇帝,是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继承家族的皇帝之一,在位六年。下面是一个详细的介绍,让我们来看看。
广顺三年(953年),入朝任开封府尹,入封晋王。显德元年(954年),柴荣继位为帝。在此期间,他在政治、军事和经济上都取得了成就,被称为英国大师,最初奠定了后来北宋的势力。在讨论幽州时,他生病了,很快就去世了。他只有39岁,庙号世宗,后来被称为瑞武孝文皇帝,葬在庆陵。
主要成就
政治
澄清吏治
柴荣在位短短六年,有兴趣澄清吏治,多次加重文武贪官责任,取得一定成效。但《旧五代史》认为他“禀性伤太察,用刑失太君,事行后多自悔”,宋真宗也称之为“用刑过急,杀过当”。然而,在统治后期,他已经“逐渐用宽典,知用兵之频,同情黎民的辛苦,盖有兴趣康济”。根据新旧《五代史》,列其大略:
显德元年(954年)9月,右屯卫将军薛训因“监雍兵仓,纵吏卒陪敛”被除名放入沙门岛;宋州巡视员朱因“偷商船不抓”被斩至宁陵县。10月,叶县巡视检查时“劫私杀平民”的崇拜者郝光庭以“弃市”处决;左羽林将军孟汉卿被责令以“监督厚取消”罪自杀;
显德二年(955年)正月,诏令朝中群臣各推荐一人,允许不避亲嫌,但需要在“授官之日,各署举主姓名”。一旦被举人被发现贪污无能,他们甚至坐在举主身上。12月,酷官陶文举在宋州征收残租,导致数千名州民受到惩罚。“冤号闻道路”,甚至有几个人“不胜其刑而死”。这一举动被舆论“认为不允许”;
显德四年(957年)十月,左藏库使符令光因制作军士袍不及时,“以小过见”。;
显德五年(958年)十二月,擅杀降卒的楚州兵马都监武怀恩被定罪弃市;楚州防御使张顺也被判贪污50万税款,官丝2200元。
[img]144852[/img]
选才纳谏
显德元年(954年)7月,柴荣一举任命范围、李谷、王溥为相;他还努力排除众议,提拔不被科进第的魏仁浦为枢密使。在显德四年(957年)10月定制科目时,他还诏称:“不限资,见任职官员,黄衣草泽(一般指民间在野人士)并允许申请(考试)。”
柴荣工作谨慎,虚心求劝。他曾经非常真诚地下令,要求大臣们尽可能多地写书和说话。他还命名了20多名大臣,如翰林学士,承诺许台符写《为君难为臣不易论》、每篇文章都有平边策略。这种大规模的命题对策在历史上是罕见的。经过审查,他特别欣赏王朴大臣的《平边策》中提到的“先易后难”的主张,并立即付诸实践。
修订刑律
柴荣在位时,还修订了刑法,并于显德五年(958年)七月颁布了《大周刑统》。
[img]144853[/img]
军事
整顿禁军
柴荣在显德元年(954年)下诏整顿军队,指出:“侍卫士兵,老少相半,强弱不分。“情百户农夫,未能瞻一甲士。而且兵在精不在众,宜一点一点选择。精锐者为上军,懦弱者任从安便,普通时期不需要,也不浪费。“他命令禁军将领赵匡胤招募世界壮士,“亲自尝试,选择武术超越和领袖,分配殿前班”,裁掉老弱士卒,提拔强者。通过整改,节省了开支。更重要的是,禁军将成为后周威震邻国的精英之师。历史上被称为“士卒精强,现代无比,征伐四方,方向皆捷”。
南征北战
柴荣即位后,有扫灭诸国、澄清天下的志向,大臣王朴在《平边策》中提出了“先易后难”的主张,即先攻江南(南唐)、岭南(南汉),巴蜀(后蜀),辽国燕云之地,河东(北汉)。柴荣采用王朴之言,制定统一计划。
柴荣在位期间,主要进行了四次重大战役:
①显德元年(954年),北汉、辽国联兵南侵,柴荣御驾亲征,在泽州高平(今山西晋城高平)大破北汉,稳定政权;
②显德二年(955年)派兵西征后蜀,先后收复前朝丢失的秦(今甘肃秦安北)、阶级(今甘肃武都东南)、成(今甘肃成县)、四州之地凤(今陕西凤县东北);
③从显德二年(955年)到显德五年(958年),三次亲征南唐,夺取长江以北的淮南所有土地,迫使南唐臣服;
④显德六年(959年),北征辽国,四十二天内连收三关三州,共十七县土地。
到柴荣到位后期,后周的疆域已经大幅扩大。
[img]144854[/img]
修浚边防
展德二年(955年)三月,任命忠武节使王彦超和彰信节使韩通率领军卒和民夫疏浚深州与冀州之间的胡卢河;并在李燕口夹胡卢河修建城堡,派重兵守卫。随后,派德州刺史张藏英召集边境勇敢的人组成一支精悍的边境军队,形成了坚实的防线,边境人民可以安居乐业。
编修兵书
显德三年(956年)二月,兵部尚书张昭奉诏撰写《制令兵法》十卷,“凡四十二门”。
柴荣在位期间的军事和政治成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