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审知、字信通、字细卿、威武军节使王超的弟弟,“开闽三王”之一,五代十国时期开国国君,在位共16年。下面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一起来看看。
王审知初和哥王潮跟着王绪,后王潮废杀王绪,诸将把他当首领。公元897年(乾宁四年)王超去世,王审知继其位。朝廷任他为武威军节度使和福建观察使,迁至检察院太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封琅琊王。公元907年(天佑四年),后梁太祖朱温升任王审知为中书令,封闽王。王审知在位时,选贤任能,减少刑法,珍惜费用,减少兵役,减少税收,让人民休养生息。公元925年,王审知去世,终年64岁,死后忠懿王。王延钧称帝后,追溯为昭武孝皇帝,庙名太祖。
人物评价
总体评价
王审知是一位有才华的军事统帅,他禁止滥杀,军纪严肃。他扫清了福建残唐兵祸,给当时的福建人民带来了很大的好处。王审知年轻时参加过农民起义军。虽然他将来已经转变为地主阶级的代表,但他与人民休息,重视生产,减少赋役,宽刑简政,发展文化,奖励交易。因此,在他统治福建的29年里,政治相对清明,出现了“政教翁张,士妾宁静”、“时间和年龄丰富,家庭充实”、“公私富实”、“一境晏然”的场景,让人民安居乐业。福建经济文化一向落后,历史上首次大规模发展,开始发展。由于王审知施政深得当时人心,对福建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所以人们真诚地爱着他。在历代福建统治者中,他不愧为一名优秀的政治军事活动家。他在福建的政迹是福建地方发展史上光辉的一页。因此,他值得福建各族人民纪念和赞扬。
[img]144698[/img]
历代评价
《琅琊王德政碑》对王审知治下的福建有这样的描述:“草莱尽辟,鸡犬相闻,时和年丰,家给人足”。
司马光:审知节俭,常蹑麻,府舍卑微,不尝营补。宽刑薄赋,公私富实,境内以安。
欧阳修:虽然审知盗贼,却为人节俭,好礼下士。
吴任臣:致君愈勤,述职无怠。千里输贡,川陆不系其赊;全心全意尊重,风雨不改其志。
蔡东藩:闽祖王审知,虽然起自盗贼,但好礼下士,有长风。
[img]144699[/img]
轶事典故
白马将军
史料和小说《闽都别记》都有记载。王审知长身紫脸,经常骑白马作战。他的战骑白马是从贵州到福建的“龙驹宝马”,所以人们称之为“白马将军王公”。
兄长测命
据《十国春秋》记载,王超担任元帅时,曾请占卜师算命自己的两个弟弟,得出“一人胜一人”的结论。当时王审知就在王潮身边,汗流浃背。王潮在任期间执法严格,即使王审知“有”,王潮也“常打楚,不以为嫌”。王审知也毫无怨言。王超临终前,认为儿子没有王审知的天赋,于是放弃了儿子,任命王审知为“权知军府事”。王朝病逝后,王审知推戴二哥王审营为泉州刺史,但王审营认为王审知有功,于是拒绝了。自称福建留后,王审知上表于唐朝朝廷。
[img]144700[/img]
继位歌谣
王潮死后,王审知表面上表现出谦逊的态度。@ 王审知请二哥王审营主持王潮葬礼,王审营将王潮墓建在晋江盘龙山,以减少王潮在福州的影响,符合王审知的意愿。@ 王审知声称把座位让给二哥王审营,请二哥继位,但却暗中让人散布童谣:“潮水来了,岩头没有;潮水去了,矢口出了。“意思是:王潮来了,陈岩死了;王潮去世,王审知继位。“矢口”是审知中的“知”字。在一次庙会上,王审知还安排了一位禅宗僧侣,突然指着众人中的王审知说:“金轮王的第三子降人间,专生杀柄”。以舆论为导向,民心也倾向于王审知继位,上述故事迅速广泛传播。王审营有自知之明,坚决拒绝,王审知顺利继位。
开辟港口
当王审知在位时,他吸引了海里的野蛮人做生意。当时,海上有一个叫黄崎的地方,被波涛挡住了。一天晚上,它被风雨和雷电冲击,成为一个港口。闽人认为这是由王审知的功德造成的,被称为“甘棠港”。
后人如何评价王审知?他有什么轶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