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257年,秦昭襄王50年来,被称为“战神”的白起被秦王赐剑自杀。白起拿起剑,擦了擦脖子,叹了口气:
“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过了一会儿,又说:
“我固当死。在长平之战中,赵卒降了几十万人,我欺骗了坑,足以死。”
就这样,白起自杀,一代“战神”陨落。
白起临死前说的话,一方面是因为他在对外战争中杀了太多人,全世界都敌视他。
但主要原因是他功高盖主,还公开与秦昭襄王挑战,让秦昭襄王非常不爽。
[img]144527[/img]
一、白起之死的经历:
当时的情况是秦国让五大夫王陵攻打赵国邯郸,当时白起病没有出征。
公元前258年正月,王陵攻打邯郸,但战果不利,秦国增军帮助王陵,王陵损失惨重。
秦王坐不住了,让白起代替王陵率领军队。白起认为邯郸不容易进攻。虽然赵军在长平战役中消灭了很多,但秦军也损失了很多。诸侯们长期以来一直怨恨秦国。现在秦国去攻打赵国的首都,赵国和诸侯军应该外合,秦军肯定会失败。
@ 白起不去。
秦王让应侯范绥劝白起,白起称病还是不去。
秦王只能派王米代替王陵统领军队、九月围攻邯郸,未能攻下,楚国派春申君和魏公子信陵君率领数十万士兵攻打秦军,秦军损失。
这时,白起开始说冷话,认为秦王不听自己的话,有这样的悲剧,秦王听到这个愤怒,强迫吴安军上任,但白起不知道有趣,然后仍然反对秦王,说病不去。
诸侯军对秦军的进攻更加紧迫,秦军多次退却,每天都有使者报告战情,秦王怒气无处发泄,让人把白起驱逐出咸阳。
白起上路,可走出咸阳十里路,到达杜邮,秦王派人给他一把剑,让他自杀。
原因是:
“白起之迁,其意尚不服,有余言。”
秦王认为白起走时显得不服气,看上去有怨言。
但事实上,秦王不想承认自己在军事决策中的错误,但白起并没有帮助他挽回错误,而是讽刺地说,没有一个臣子对“君主”的敬畏和屈服。
就这样,白起成了秦王眼中的刺,肉中的刺,欲除后快。
二、白起功高盖主,天下人敌视他
白起之会被称为“战神”,那是他一生四次战役,共歼灭六国军队100多万。当时几乎没有人能战胜这样的记录。
这些战役为秦国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也给白起本人留下了隐患。
1、伊阙之战:全歼魏韩联军24万
秦昭襄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秦王在叔叔魏冉的推荐下,任命白起为左臣长,带兵攻打韩国新城。
根据魏韩联盟的合同,韩王要求魏王出兵支援韩国。魏王没有上墙,让公孙喜点齐人马前去作战,组成魏韩联军。
[img]144528[/img]
魏韩联军声势浩大,但只在交界处“伊阙”布兵。
伊阙地形危险是秦国东出的唯一途径。白起看到,虽然魏韩联军,但他们不愿意先出兵,所以他们遏制了强大的韩军,打败了魏军,使韩军心旷神怡。
最后,秦军大胜,白起全歼魏韩联军24万,秦国东出路平坦。
2、炎营之战:楚都营被攻陷
公元前281年,楚顷襄王想起父亲去世的屈辱,决定发起联盟,共同进攻秦国。秦王为悲剧集结军队,准备打败楚国。
秦昭襄王为了安全地向楚国用兵,提前敲打了赵王,希望他不要介入,于是就有了课本上的“池池之会”。
在这次会议上,林相如为了维护赵王的尊严,让秦王击福,表现出了非凡的勇气。
在攻打楚国之前,白起分析了两军的情况,然后采取了直接打击楚国统治中心的战略政策。他让秦军穿过楚军的防御漏洞,沿着汉江东下,直接打击楚国的严英之地。
楚国国都营城的重镇邓城和严城相继失守,然后给了白起补给的时间。公元前278年,白起再次出兵攻打楚国,攻占楚国国都营。
[img]144529[/img]
这场战争进一步削弱了楚国的实力,白起的威望得到了提升。
3、华阳之战:歼敌13万
公元前273年,魏国与赵国联合出兵攻打韩国,包围韩国重要城市华阳。
韩国向秦国求助,秦国让魏冉和白起率兵救韩国。大军从咸阳出发,仅8天就到达华阳城,对魏赵联军进行了致命打击。
在这场战斗中,白起歼灭了13万敌人,俘虏了赵、魏将领。
4、长平之战:坑杀45万
不用说,长平之战应该大家都很熟悉。
秦昭襄王大致让王米攻打并占领了上党郡,上党的人都逃到了赵国境内,赵国军队在长平接到了上党的人民。
王米向赵国的军队发动进攻,赵国让廉颇迎战,廉颇多次战败,无法坚持。
廉颇本来想等有利时机再打,但此时赵王对廉颇怀疑,秦国范遂又来到赵国是反间计,说廉颇容易对付,秦国怕马服君赵豪的儿子赵括。
于是赵王找到了赵括,取代了廉颇。
秦昭襄王知道赵括代替廉颇为将军后,立即发现白起秘密让他为将军。赵括急于求胜,白起假装败退,诱使赵军追击。
之后白起切断了赵军的退路,又切断了赵军的粮道,赵括率领精锐部队突破,被秦军射死。
在长平一战中,秦国军队前后杀害了45万名赵国士兵,赵国上下震惊!
这四场战役成就了白起的名声,但也让秦昭襄王害怕他。如果白起能更圆滑,知道“太容易折叠”的道理,就不会落到七十多岁就死的结局。
【战神】白起70多岁,为什么被杀没有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