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由汉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共传十六帝。接下来,让我们听听他的一些故事。
如果说明初的重要事件,人们可能会记得几件事。第一个是朱元璋屠杀开国英雄,第二个是朱迪篡位,第三个是郑和下西洋,今天要讨论的是第三个。
[img]143433[/img]
显然,郑和下西洋对中国来说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虽然这需要钱,但它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将中国与周边海上国家联系起来。如果它能继续下去,它可能会发现新大陆不是欧洲。不幸的是,郑和下西洋后,国家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机会,而是开始关闭锁定国家的政策,这使得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
如果认真研究过郑和下西洋的人,应该会发现在郑和下西洋的过程中,路径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第一次下西洋:
3年6月15日(1405年7月11日),三宝太监郑和第一次被命往西洋,途经马里八歇国、三佛齐老港、苏门答腊、满拉加、锡兰、古里等地。
第二次下西洋:
郑和回国后,立即准备第二次远航。这次远航主要是送外国使节回国,规模小。郑和船队奉命从永乐五年(1407年)出发,参观占城(今越南中南部)、暹罗(今泰国)暹罗(今泰国)、以柯枝和古里为目的地,满刺加、爪哇和苏门答刺北部,再次前往印度洋。
第三次下西洋:
[img]143434[/img]
永乐7年9月(1409年10月),成祖命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宏、候显率领官兵2.7万余人,驾驶海船48艘,从太仓刘家港起航,占城、宾童龙、真腊、暹罗(满拉加当时是暹罗属地),假里马丁、交阑山、爪哇、重迦罗、吉里闷地、古里、满拉加、彭亨、东西竺、龙牙迦邈、淡洋、苏门答刺、花面、阿鲁、锡兰、小葛兰、柯枝、榜格拉、卜拉哇、竹步、木骨都束、苏禄等国。有趣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郑和奉成祖命招智,给了当地酋长双银印、冠带袍、树碑、建立满拉加国,暹罗从此不敢入侵满拉加国。有趣的是,在这个过程中,郑和奉成了祖先的命运,给了当地酋长双银印、长袍、树碑和满拉加国家。从那时起,暹罗就不敢入侵满拉加国家。满拉加国王感受到了明朝的帮助,并于13年(1415年)亲自前往明朝朝圣。
第四次下西洋:
永乐十年(1412年)11月,成祖命使太监郑和、副使王景宏等奉命统军2.7万余人,驾驶40艘船,出使满拉加、爪哇、占城、苏门答拉、柯枝、古里、南渤里、彭亨、吉兰丹、加异勒、不鲁谟斯、比拉、滑山、孙拉等国。
第五次下西洋:
永乐14年12月10日(1416年12月28日),明成祖命郑和等人护送古里、爪哇、满拉加、占城、锡兰山、木骨都束、溜山、喃喃渤里、卜拉哇、苏门答拉、麻林、刺撒、忽鲁谟斯、柯枝、南巫里、沙里湾泥、彭亨。
第六次下西洋:
19年正月30日(1421年3月3日),明成祖命令郑和送十六国使臣回国。为了赶上东北季风,郑和带领船队迅速出发,到达占城、暹罗、忽鲁谟斯、阿丹、祖法儿、刺撒、卜拉哇、木骨都束、竹步(今索马里朱巴河)、麻林、古里、柯枝、加异勒、锡兰山、溜山、南巫里、苏门答刺、阿鲁、满刺加、甘巴里、八萨(今肯尼亚蒙巴萨)。
第七次下西洋:
[img]143435[/img]
宣德5年6月9日(1430年6月29日),明宣宗朱瞻基命令郑和出使忽鲁磨斯、锡兰山、古里、满拉加、柯枝、布拉哇、木骨都束、喃渤利、苏门答拉、拉撒、溜山、阿鲁、甘巴里、阿丹、佐法儿、竹步、加异勒等20个国家和老港口。
不难看出,郑和在下西洋的过程中,六次到达满刺加国。在这种情况下,满拉加国有着特殊的地位。在古代,它也被称为马六甲王朝,在海上贸易道路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位于航海和经济贸易的中心,有一个良好的深水港口。东方文明古国资源丰富,西部连接印度、阿拉伯世界和欧洲西方列强。因此,郑和想要远航,除了直接横跨印度洋外,很难不经过这个地方。
郑和下西洋在历史上分别去了哪里?什么时候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