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绥15岁入宫,22岁被封为皇后。东汉延平元年(公元106年),25岁的邓绥临朝称制。邓绥执政期间,帮助东汉王朝度过了“水旱十年”的艰难局面,坚决派兵镇压西羌之乱,使危机四伏的东汉王朝转危为安,被誉为“兴灭国,继绝世”。但另一方面,邓绥也有专权嫌疑,其废长立幼,临朝称制达16年,不愿还政于刘氏,朝中多有批评。东汉永宁二年(公元121年),邓绥死,死后的头衔“和Xi”,与汉帝合葬在慎陵。
轶事典故
吉梦天相
邓绥曾梦见伸手摸天,浩浩荡荡,一色碧绿,仿佛有钟乳一样的东西,她便抬起头吮吸吞饮。问解梦的人,回答说唐尧梦见攀天而上,商汤梦见天而舔天,这些都是圣王成事前的征兆,吉不可言。又见到了邓绥,惊讶地说:“:和商汤一样,她的骨相多奇多贵。“家里的人暗暗高兴,不敢说话。邓新,邓绥的叔叔,说:“:通常听说一千人存活,他的子孙一定是封爵。我哥哥邓训是(河堤)的参观者,使修石臼河每年存活数千人。天道可信,家里一定会得到福荫。过去,太傅邓禹曾感叹道:“:我指挥了数百万人,从来没有杀过任何人,我的后代一定很发达。”
戒饬宗族
清代焦秉贞所画的《历朝贤后故事图》第四幅是和Xi邓绥的戒律宗族图。
邓绥对他母亲的家人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他曾向司隶校尉和家乡的河南尹和南阳太守下令:“每当我看到前辈的外戚和客人,我经常利用自己的权力,胡作非为,甚至干扰公务,这已经成为一种民间伤害。其中一个责任是官员对他们执法懈怠,不敢管理。如今,车骑将军邓谷等虽然没有过错,但外戚家子弟多,婚姻广,难免会有客人亲属违法乱纪。在这种情况下,你必须严格处理,不要容忍错误的法律。”
邓绥认为,要想让皇室外戚的孩子不招破败之祸,最重要的是加强对他们的教育,让他们读书。
[img]142202[/img]
元初六年(119年),邓绥下令将汉和帝的弟弟济北王、河间王的子女,5岁以上的40多人,邓氏近亲的30多人召集到北京师范大学,为他们开办了一所专门的学校。请老师教他们经书,邓绥亲自监督他们学习。年纪太小的,都是专门设师傅,让他们亲自去宫里教书。邓绥对亲戚们说:“我为什么要为孩子们做这样的安排?这是当前风气不正,投机取巧,拒绝学习,经书不传。如果不引导教育,情况会更糟。为了端正世间风俗,我要赞美圣人之道。平日吃穿讲究,出门有排场,但说到知识,竟然一字不识。这就是灾败灭家的原因。我祖父在历史上既有武功,又用文德教育子孙,使子孙后代能够约束行为,不违法乱纪。现在能让你上溯祖先的遗愿,下念我的心,我也心满意足。”
邓康因邓绥长期临朝听政,邓氏一族遍布朝廷,多次上书劝诫邓绥崇公抑私,言辞真诚,但邓绥并未听从。邓康心里很害怕,假设生病不进宫朝拜。邓太后派宫侍去查原因。当时宫里的丫鬟出入,多说好说坏,有毁有名,其中年纪大的都叫中大人。邓太后派来的是邓康家以前的丫鬟,她还通知自己是中大人。邓康知道后,骂她说:“你是我们家出去的丫鬟,你敢这样吗?女仆生气了,还说邓康诈言说病出言不逊。邓太后免去了邓康的官职,遣送回国,除去了他的宗籍。
由于邓绥的约束教育,邓的孩子们更加守法。她哥哥邓齐的儿子邓峰接受了贿赂。事件曝光后,邓齐剃掉了妻子和儿子的头发,以感谢世界。这在封建社会中确实很少见,这与邓绥对外戚的严格约束密不可分。
[img]142203[/img]
人物争议
邓绥的争议主要集中在危险杀死杜根、失去西域、对羌族的不利行为、信用宦官、买卖官位等方面。
险杀杜根
邓绥长期执政,安帝年纪大了,但还是没有还政。郎中杜根认为安帝长大了,应该亲自处理政务,于是和郎同时上书直接进言。邓绥非常生气,逮捕了杜根等人,下令装在白袋子里,在大厅里活活打死。执法人员杜根的名气,私下告诉行刑人打架时不要用力过猛,打完后用车把杜根接出城,杜根就能苏醒过来。邓绥命令人们检查。杜根假装死了三天,直到他的眼睛里有蛆。邓绥以为他死了,所以他逃跑了,在宜城山做了一个酒保。成义世,平原县的官员,也劝说邓绥归政,获罪。
后人谭嗣同曾在《狱中题壁》中以邓绥专权险杀杜根,影射慈禧太后:“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一会儿杜根;我从横刀向天空微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丢失西域
邓绥执政期间,西域被背叛。汉安帝永初元年,西域多次围攻尚、段溪等人。朝廷西域艰难而遥远,难以接应和赶赴。他下令撤回所有的保护,然后放弃了西域。这使得北匈奴趁机征服和统治西域国家,共同进入东汉边境十多年。
对羌弊政
羌乱爆发于邓绥执政期间的东汉。邓太后曾以其兄弟邓谷为主教练,任尚为副教练,率领军队驻扎汉阳5万人。然而,几千钟羌人竟然先在冀县西边打败了邓谷的军队,杀死了1000多人。之后,邓谷派任尚等带领各县部队与滇零等数万人在平襄作战,结果任尚的军队大败,牺牲了800多人。这两次大败直接导致滇零侵入赵、魏、益州等地区,杀害汉中太守董炳,然后入侵掠夺三辅,切断陇中路。黄中各县一石粮竟卖到一万元,死人数不胜数。而朝廷无法制止,而且运输非常困难,所以只能让邓谷班师。然而,由于邓太后的保护,对此负有主要责任的邓谷不仅没有受到惩罚,而且还从骑兵将军升为将军。
[img]142204[/img]
作为控制朝政的将军,邓谷不仅没有积极平息羌族的混乱,而且试图放弃凉州的军事要地。最后,由于余旭的反对,他没有放弃。然而,邓谷的兄弟因为余旭反对邓谷的意见而拒绝接受,甚至想陷害余旭。在那之后,成千上万的朝鲜歌手攻击和杀害了长官,多年来,州县不能禁止,所以余旭是朝鲜歌手。
羌人转盛后,边境官员多为内地人,没有防守和作战的想法,都忙着上书要求迁徙郡县避免敌人入侵和危险。经邓太后主政的朝廷批准,大量边境人民被迫迁徙。然而,许多人怀念自己的家乡,不愿离开,于是他们割掉了庄稼,拆掉了房子,清除了军营的土壤障碍,摧毁了积累的财产。当时,持续干旱、蝗灾、饥荒,加上匆忙、抢劫、掠夺,人们流离失所,分散,有些人死在路上,有些人离开老人和孩子,有些人成为仆人和妾,损失了一半以上。这不仅破坏了东汉的防御力量,也恶化了当地人民的处境,使自然灾害更糟。
邓太后主政期间政策不当,使羌族混乱的规模越来越大,持续了11年才平静下来。羌族叛乱十多年后,战争不断,军队疲惫不堪。军队的消费,加上运输,花费了240多亿元,政府库完全空虚,影响了大陆的所有县。边境地区死亡的人无法计算,合并州和凉州已经耗尽。
范烨在《后汉书》中也批评了邓绥执政时期的对羌政策。
信用宦官
邓绥女主称制后,她不接见公卿,用宦官当常侍,小黄门通令两宫,导致东汉宦官逐渐壮大,权势下降。
卖官之先
邓绥执政期间国用不足,允许人们用钱或谷买关内侯、虎贲羽林郎、五大医生、官员、蒂骑、营士等官爵。这是东汉卖官的先例。[4]叶凡在《后汉书》中谴责了这一行为。
邓绥有哪些争议?她有哪些轶事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