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1127年6月12日至1279年3月19日)是宋朝的第二个时期。因为临安(今浙杭)是都城,所以历史上被称为南宋,历九帝,享国152年。南宋虽然外患深厚,统治者偏安,但经济上外贸高度发达
,重点完成历史南移,思想学术文化艺术高度发展,理学形成树立正统地位,向海外传播,形成东亚“儒家文化圈”。下面是朱卓的详细介绍。让我们看看!
朱卓(1086-1163)字汉章,闽县(今福州市区)人。唐武周宰相永城朱敬则是十八代孙子。祖先朱敬则是七代孙子。唐家部尚书朱光启在黄巢叛乱时,全家都进入了福建。《易》的精髓。宋史上有朱卓的传记。
[img]142134[/img]
人物生平
宋宣和五年(1123年)进士授予常州宜兴县主册,救灾有力,推荐广东茶盐司办公室官员;不久,他被改为福建、广东和广西财政部门的检察官。绍兴七年(1137年),高宗嘉纳,特授左议郎。由于与宰相秦桧相违,越州教授被外放;梁汝嘉被浙江制定,改为参谋官。他积极协助梁汝嘉审理饥民案件。后来,他被任命为皇宫教授,最终因违抗秦桧而被诬陷免官。在福州住了10多年,亲自点校家藏书数万卷。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出任南剑州(今南平市)通判,以平息农民起义,提升惠州;后来改为右正言。绍兴29年(1159年)升任侍御史,抗疏弹劾公正。同年冬天,升御史中丞,上疏开言路,推荐人才,兴利除弊,积极备战。绍兴30年(1160年),奉派知贡;同年2月,高宗旨授高宗立太子事。第二年,加左通奉大夫,任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进封开国公。此时,金主完颜亮率重兵南下,朱卓提出战争(主动出战)、准备(积极防守)、应(迎战)三策,高宗称“说三策,很当”。我书在座右,朝夕思之”。
[img]142135[/img]
于是,御驾亲征,进驻镇江,他也随行,取得了“采石大捷”。回到临安后,高宗想把位置传给赵子,朱卓认为不可能;但高宗的想法已经确定,朱卓辞去了相位。绍兴32年6月(1162年),改为观文殿大学士,提升江州(今江西南昌)太平兴国宫。孝宗即位,知其反对禅位事,降为资政殿学士。朱卓回到福州,住在太平公辅坊(今三牧坊)。福州琅岐龙台隐居后,病卒。孝宗得知朱琏病死,心里十分愧疚,下诏复原,按照宰相恤典办理,加礼特进,“文靖”。葬于福州祭酒岭五里梅亭。
历史评价
知人善任,推荐人物如虔允文、史浩、王淮、陈俊郎等都是国家栋梁。在后来对抗金兵的斗争中,为朝廷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南宋宰相朱卓简介:唐武周宰相朱敬则十八世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