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将领吴周建立者吴三桂之子吴应熊。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历史故事。
吴应熊是金庸小说《鹿鼎记》和《鹿鼎记》相关影视作品中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在文学影视作品中,吴应熊不仅没有得到建宁公主的真诚,还多次被主人公韦小宝戏弄。此外,在《鹿鼎记》中,吴应熊是一个贪婪、害怕死亡、没有责任感的人。
然而,在真实的历史中,吴应熊不仅与建宁公主生下了许多孩子,而且不愿意抛弃建宁公主和年轻的儿子。吴应熊在知道父亲吴三桂叛乱的背景下仍然留在首都,最终被康熙皇帝下令杀害。因此,很明显,吴应熊在真实的历史中,不敢立场,至少他永远不会放弃建宁公主。
一
@ 吴三桂之子(1636-1674,一说1675),祖籍江南高邮(今江苏高邮)。崇祯皇帝上吊后,吴三桂协助清军入关。此后,吴三桂因俘虏南明永历皇帝,将其赶出云贵,一举平定西南,立下大功,被清廷封为平西王,奉命永镇云南,并管辖贵州。在此基础上,清初平西王吴三桂可谓兵强马壮,实力雄厚,威震朝廷,因此被清朝朝廷怀疑。
因此,当顺治皇帝在位时,摄政王多尔根将皇太极的女儿和硕公主嫁给了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并将他命名为和硕额驸,加少保和太子太保。因此,在真实的历史中,吴应熊和建宁公主的婚姻是由摄政王多尔根安排的,发生在顺治皇帝在位时,而不是康熙时期。
二
[img]142001[/img]
同时,对于历史上的建宁公主来说,也就是和硕恪纯长的公主,其实是皇太极的女儿,也就是康熙皇帝的姑姑,和鹿鼎的背景完全不一样。对吴应熊而言,在与建宁公主,即与硕恪纯长公主结婚后,一直留在京城。换句话说,吴应熊已经成为清朝威胁吴三桂的人质。在清朝朝廷看来,只要吴应熊有人质,吴三桂就会投鼠忌器,不敢起兵造反。
然而,在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天,康熙皇帝作出撤藩决定后,吴三桂于今年11月首次杀死云南巡抚朱国治,正式起兵造反,即清初开启了“三藩之乱”。当然,虎毒不食子,吴三桂在正式起兵前,派人偷偷跑到京城,准备把吴应熊带回云南。说到底,吴三桂一旦造反,吴应熊就失去了人质的价值,后果自然是生命的丧失。
三
但吴三桂没想到的是,吴应熊不愿意回云南。当然,这并不意味着吴应熊要和吴三桂一刀两断。毕竟父子之情很难放弃。因此,吴应熊通知吴三桂康熙将提前削藩的策略,并要求使者将长子吴世凡秘密带出北京。对此,在笔者看来,吴应熊之不愿逃跑,显然是放不下建宁公主和他的几个小儿子。在吴三桂举兵前夕,吴应熊几乎不可能带着全家人秘密逃跑。
此外,在真实的历史中,吴应熊自然不是一个在遇到危险时独自逃跑的人。从吴应熊的角度来看,他确实有机会逃跑。然而,逃跑后,他的妻子建宁公主自然不得不忍受康熙皇帝的愤怒,他的小儿子不得不忍受植物连接。基于此,丈夫和父亲的角色促使吴应熊选择留在京城,尽管他知道吴三桂想反抗。
[img]142002[/img]
四
@ 康熙皇帝在吴三桂正式起兵后,自然非常愤怒。因此,在1674年4月13日(5月18日),吴应熊和次子吴世琳都被康熙下令杀害。让吴应熊失去计算的是,他没能保住自己的几个小儿子,等三藩之乱平定后,他的几个小儿子也被杀了。然而,正是吴应熊没有临阵逃跑,@ 他被杀后,建宁公主没有被株连杀害。从这个角度来看,真实历史上的吴应熊无疑敢于承担责任。
换句话说,吴应熊到死,都对妻子建宁公主不离不弃,从而履行了丈夫的责任。@ 吴世凡在三藩之乱前夕逃离首都,吴三桂去世后成为吴周皇帝,追死吴应熊为周太宗孝敬皇帝。你觉得这个怎么样?欢迎留下你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吴应熊和建宁公主在历史上的关系如何?他的结局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