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藩之乱不仅是清朝内部的一场大内乱,也是圣君康熙的一场大战。为您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
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忠诚。公元1673年(康熙十二年)春天,康熙皇帝决定撤回附庸。这无疑完全加剧了三藩与清朝之间的矛盾。在此背景下,吴三桂于今年11月首次杀害了云南巡抚朱国治,声称世界招募了兵马元帅,并提出“兴明讨虏”,将矛头指向朝廷。
[img]140996[/img]
三藩之乱初,吴三桂军从云、贵开往湖南,几乎占领了湖南省。随后,福建、广东、广西、陕西、湖北、河南等地也有不少人回应,这使得三藩之乱在早期几乎影响了清朝的一半。在三藩之乱中,云南巡抚朱国治是吴三桂第一个杀人的朝廷大臣。所以,问题来了,朱国治拒绝投降吴三桂,最后以死亡殉国,为什么三藩之乱平定后,他却得不到康熙的好评?
一
@ 朱国治(?—1673年,辽东抚顺人字平环。康熙十年(1671年),朱国治被清朝补充为云南巡抚,加太子太保和少保。康熙十二年(1673年),吴三桂起兵后,一开始就准备劝说云南巡抚朱国治,但朱国治宁死不降,@ 吴三桂只能杀朱国治。因此,从行为和结果来看,朱国治可以说是为清朝以死殉国。
根据常识,三藩之乱平定后,清朝康熙皇帝应赞扬朱国治,如追封更高的官爵,或给予正面评价的死亡头衔。然而,三藩之乱平定后,他的人自然会建议皇帝赞扬牺牲的大臣。然而,当谈到朱国治时,康熙皇帝说了这样的话。
[img]140997[/img]
二
在康熙皇帝看来,“只有当官员的性格与真相一致时,才能给予他们。虽然朱国治死可怜,但官员的污秽是显而易见的。”换句话说,朱国治在任期间做了很多坏事。虽然他被吴三桂杀害是可怜的,但考虑到朱国治以前的行为,他仍然没有给予表扬。因此,朱国治的待遇无疑与三藩之乱中牺牲的其他大臣形成了鲜明对比。
例如,在三藩之乱中,云贵总督甘文坤宁死不屈。他死后,清朝朝廷将云贵总督甘文坤作为兵部尚书,追求忠果。与云贵总督甘文坤相对应的是,云南巡抚朱国治没有这样的待遇。那么,问题来了。朱国治做了什么坏事,最终没有得到康熙的赞扬。
三
根据《清史稿》、根据《清圣祖实录》等史料记载,顺治16年,朱国治任江苏巡抚,在任期间被无度搜查。他被称为“朱白地”,并以抗粮的名义制造了江南奏销案。两年后,朱国治疏言苏、松、常、镇四府欠绅金一万多元,都是抗粮,然后全部剥皮,都是“奏销案”。因此,从这种行为来看,朱国治无疑是贪官,甚至是罪恶。
此外,朱国治在寺庙哭泣案中,罗织杀害了苏州金圣叹、倪用宾等人。对于金圣叹,我们应该更熟悉,金圣叹的主要成就在于文学批评,对《水浒传》、《西厢记》、《左传》等书籍和杜甫的唐诗都有评论,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作家和文学批评家。
[img]140998[/img]
四
@ 朱国治之前的罪行数不胜数,@ 康熙皇帝认为:“送官给死后,以景人品行,必名实相符,方可给予。虽然朱国治死难情可怜,但居官污迹明显。尽管面对吴三桂的劝说,朱国治拒绝投降,以死殉国,但功是功,过是过,两者不能混为一谈。此外,朱国治作为清代恩宠的云南巡抚,其重要责任之一就是监视吴三桂的一举一动。因此,面对吴三桂的劝说和责任,云南巡抚无法妥协。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在云南巡抚工作后,朱国治在任期间扣留了军粮,导致生变,这已成为吴三桂起兵造反或三藩之乱爆发的原因之一。综上所述,吴三桂之子吴世凡在1681年(康熙二十年)自杀,持续了8年的三藩之乱被平定。三藩之乱平定后,清朝康熙皇帝对朱国治没有追封追死,自然不应该有争议。你觉得这个怎么样?欢迎留下您的观点,让我们一起讨论。
清朝大臣朱国治是怎么死的?三藩之乱后康熙是怎么评价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