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史

历史上关羽北伐时期,谁背叛了他?

关羽,生年不详,卒于220年,三国时期蜀汉国名将。下面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汉末三国时期,建安二十四年,即公元二十九年,是重要的一年。今年,刘备攻占汉中,晋位汉中王,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吕蒙白衣渡江攻占荆州。也就是说,今年发生的事情对魏蜀吴三国的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中,就关羽而言,建安24年,关羽北伐襄樊。在这场战争中,关羽率领荆州军队水陆并进,包围襄阳,攻击樊城,利用秋雨淹没七军,覆没前来救援的全军,然后包围樊城。然而,关羽震惊中国后,东吴孙权派吕蒙和鲁迅攻击关羽后方,导致关羽失去麦城,最终被东吴军士杀害。在我看来,关羽失败的原因自然是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荆州后面出现了三个叛徒,这无疑是关羽战败身亡的重要原因。

[img]140503[/img]

@ 关于荆州后面的三个叛徒,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麋芳、傅士仁,的确,麋芳、傅士仁的背弃令人印象深刻。然而,除了麋芳和傅士仁,荆州后面还有一个叛徒。虽然隐藏得很深,但通过史料的线索,蜀汉叛徒自然是东吴袭击荆州的帮手。一方面,就麋芳和傅士仁而言,关羽北伐襄樊时,留下他们驻扎在荆州后面,带领军队攻打襄阳的吕昌和樊城的曹仁。可以说,关羽非常信任麋芳和傅士仁,尤其是麋芳。兴平二年(195年),陶谦因病去世。麋芳和他的兄弟一起跟随刘备。因此,和关羽、张飞、赵云等人一样,麋芳也跟随刘备多年,麋芳的妹妹嫁给了刘备。

基于此,关羽放心地让麋芳和傅士仁守卫后方,从而将大部分部队投入到襄樊战役中。然而,关羽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善待士卒,但对士大夫却很傲慢。所以,对于麋芳、傅士仁来说,自然会受到关羽的轻蔑。尤其是关羽领兵征服曹魏时,麋芳和傅士仁工作不好,要回来惩罚他们。关羽这个人,说一不二,这让麋芳、傅士仁整天恐慌不安,仿佛头上挂着一把达摩克斯之剑。在此背景下,孙权得知这一消息后,暗中派人诱降麋芳、傅士仁。在决定归降孙权后,麋芳和傅士仁都选择了不战而降,面对吕蒙的偷袭。无论如何,麋芳、傅士仁都是蜀汉的叛徒,背叛了关羽,投靠了孙权。

另一方面,除了麋芳、傅士仁,荆州后面还有一个叛徒,那个人就是潘军。陈寿在《三国志·卷四十五·蜀书十五·邓张宗杨传第十五》中记载:“古之奔臣,礼有来逼,怨恨司官,不顾大德。战无不胜的匡救,倍成奔北,自绝于人,嘲笑二国。这是蜀汉叛将的评价词,如糜芳、傅士仁、郝普、潘军等。因此,就潘军而言,在荆州之战中,也像糜芳、傅士仁一样背叛了关羽。潘军(潘军)(-239年),字承明。武陵县汉寿县(今湖南汉寿)人。《三国志·卷六十一·吴书十六·潘军陆凯传》十六:“刘备领荆州,以军为治中”。起初,潘军是荆州牧刘表的手下,赤壁之战后,潘军跟随刘备,担任荆州治中。

[img]140504[/img]

@ 《三国志·卷六十一·吴书十六·潘军陆凯传》十六:备入蜀,留典州事。刘备进入益州后,潘军留在荆州协助关羽。然而,对于潘这位士大夫来说,与关羽的关系相对较差。当然,这还是要说关羽的性格特点,也就是善待士卒,但对士大夫却很傲慢,这就导致了他与潘军的深刻矛盾。@ 当吕蒙偷袭荆州时,潘军也投靠了东吴。《三国志·卷六十一·吴书十六·潘军陆凯传》记载:孙权杀关羽,荆土,拜军辅军中郎将,授以兵。孙权杀了关羽,夺取荆州后,自然要加官进爵,于是拜潘军为东吴辅军中郎将,甚至授予潘军一定的兵马。此后,潘军在东吴平步青云,成为东吴的重臣。综上所述,在我看来,关羽真的“太难了”。他一离开前脚,三个叛徒麋芳、傅士仁、潘军就出现在荆州后面。他失去麦城也就不足为奇了。


历史上关羽北伐时期,谁背叛了他?历史上关羽北伐时期,谁背叛了他?

,,,,,,

  • 秦朗作为曹操的继子,曾经破坏了鲜卑十万的铁骑权
  • 在《三国演义》第102回中,出现了一个名叫秦朗的人物。在小说中,他称这个人为魏国的前将军,并带领军队与司马懿一起与诸葛亮...

  • 解密:为什么三国著名谋士徐舒进曹营一言不发?
  • 三国时期,天下大乱。 英雄招聘人才,志士选择明主,这有点像现在一些单位的双向选择。 好处是打破铁饭碗,有前途。显然,徐...

  • 蜀汉能臣廖立:因批评刘备的战略决策而被免职
  • 蜀国官员批评关羽免职 读过“三国”的人都知道蜀国有廖化,所谓“蜀国没有将军,廖化是先锋”。事实上,蜀国还有一个姓廖...

  • 蒋琬简介 蜀汉治理政治事务的最高负责人蒋琏生平
  • 蒋琬(?—246年),汉族,零陵湘乡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当刘备第一次进入蜀国时,他被任命为广都长。后来,不理政事激怒...

  • 三国唯一的战神父子:孙坚和孙策驰骋江东
  • 乱世三国时期,英勇的战神很多,但战神有多短命,吕布死了。关羽、张飞等人虽然有后代,但后代与前辈的武力值相比打折太多,...

  • 揭秘:曹操为什么不选曹植作为魏国的继承人?
  • 曹操下密令询问一些重臣的意见,以便册立太子。崔燕于是公开回答:“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