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唐太宗李世民,相信大部分朋友都会想到他发动的“玄武门之变”。;我会想到他创造的“贞观之治”。是的,李世民以其强硬的手段和出色的能力将唐朝推向了中国封建史的巅峰,并被后人称为“永恒的皇帝”。
我相信每个人都听过一句老话:“每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女人”。像李世民这样的伟大皇帝也不例外。站在他身后的女人是谁?毫无疑问,她是著名的长孙皇后。
公元636年7月,长孙皇后在长安去世。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无论是“玄武门之变”还是“贞观之治”背后,都有她的影子。即使在潜移默化的情况下,她的功劳也不容小觑。用李世民自己的话来说,长孙皇后是他的“情侣”。
一、善于吹“枕边风”的贤惠女性
1、好的政治帮手
对唐朝历史略知一二的朋友都知道,长孙是隋唐时期的名门望族。这个家庭从北魏到唐朝都是历代皇室所依赖的政治力量之一。因此,李世民从一开始就可以与长孙皇后结婚,具有明显的政治色彩。
[img]139414[/img]
当然,这并不影响他们的感情,甚至李世民也很快发现他的妻子是他处理一切事情的好帮手,尤其是从政治层面。
唐朝成立之初,世界还没有归功于唐朝。各种政治分裂势力纵横交错,盘根错节,成为唐朝统治的主要障碍。李世民擅长统一士兵。此时,他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他的父亲扫除世界,彻底实现统一。
虽然表面上一切都安排得当,但私下里却是暗流涌动。李世民一年四季都在外面打仗,所以他没有时间和父亲李渊交流。随着李世民军功的不断增强,父子之间的芥蒂也越来越深。@ 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都不是省油灯。他们总是去李渊做小报告,说李世民的坏话。
李世民鞭长莫及。这时,长孙皇后的作用就出现了。她经常穿梭于各大政治集团,为丈夫谋取政治资本,孝敬李渊,恭敬后妃,大大缓解了李世民的压力,解决了后顾之忧。
2、敢于直言不讳的皇后
李世民称帝后,他的心情越来越高。大臣魏征多次强烈劝诫,使李世民非常不高兴,于是他大喊:“我迟早会杀了村里的野人来解恨!”
听了这话,长孙皇后对丈夫说:“我听说,自古以来,大臣们就敢于在国王贤明的情况下直言不讳地建议他们。现在魏征敢于建议陛下。首先,这表明陛下是一代圣人,@ 证明魏征是一个诚实、诚实、忠诚的人。大唐有这样的君臣真是幸事。李世民一听,就明白了自己的言行不当,从此真诚地接受了建议。
当长孙皇后病重时,他听说总理房玄龄犯了一些错误,被解雇了。虽然他已经死了,但他一直在说服李世民相信他的首相。他一直很谨慎,真的很想为国家服务。我在哪里可以找到这样一位大臣?最后,李世民放弃了惩罚房玄龄的想法。
可以看出,长孙皇后自始至终无私地支持丈夫,试图扭转对唐朝的不利局面。大辉认为,这也是影响“贞观之治”繁荣时期的一个重要因素。
[img]139415[/img]
二、大唐“女德”代言人
1、以夫为本
当后人谈到长孙皇后时,他们习惯性地将她与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王武则天进行比较,但在大辉看来,这两个女人完全不同,至少长孙皇后是唐朝的榜样。
长孙皇后受到家庭的深刻影响,从小就接受了纯粹的汉族礼法教育。因此,她非常重视“女性道德”。有鉴于此,她一生都在帮助丈夫,而不是政治目的。
据《资治通鉴》记载,唐太宗生病期间,长孙皇后基本上日夜守护,甚至为自己准备了一瓶毒药,这意味着一旦丈夫的生命令人担忧,他就会陪伴他。可以看出,长孙皇后是多么坚持“夫为妻”的理念。仅此一点,他就拉了武则天,不知道有多少条街。
据《旧唐书》记载,为了约束自己和后宫的女眷,长孙皇后亲自写了多达十卷《女则》,她也亲自写了序言。然而,她认为自己的才华有限,写作不完美,所以她一直瞒着丈夫。
直到她去世,李世民才从女官那里看到《女则》,顿时泪流满面,说长孙皇后仅凭这一举动就足以名垂青史。
[img]139416[/img]
2、非凡的视野和境界
长孙皇后是一个心胸开阔的女人,但她反对世界对佛教的迷信,这与太宗皇帝的观点相当一致。这对夫妇的态度也直接扭转了社会上许多流行的不良氛围。
贞观八年后,长孙皇后生病,服药多日后病情没有好转。王子李承乾入宫,建议祈祷佛教,释放被拘留的佛教徒。这可以算是积德行善,可能会扭转母亲的病情。
谁知道孩子的孝心换来了长孙皇后的严厉拒绝。她坚信,人们在生活中无论如何都要面对死亡。这是她自己的命运,不能靠人力来扭转。
与此同时,她还告诉人们,如果人们开始相信佛教会对国家和社会造成多大的伤害。虽然他们不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来改变现状,但为了自己的病情释放罪犯,这是皇后带头破坏国家法律制度,那么他们如何才能带来政治稳定呢?
此外,她出生在一个高贵的家庭,但她一直反对前王朝留下的厚葬氛围。临终前,她解释说:“我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贡献,死后也不要埋葬。”。由此可见,长孙皇后的思想境界很高。
为什么长孙皇后能让李世民念念不忘?她是什么样的人?